首 页  >>  研究团队  >>  正文

能源转型的规律、驱动机制与中国路径

题目:Evolution, Driving Mechanism, and Pathway of China's Energy Transition

作者:衣博文

期刊:管理世界

时间:2021年8月

全文链接:https://doi.org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09

摘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转型变革。尽管各国由于转型核心动机和能源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转型路径,但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却是相似的。在分析各国能源转型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能源转型的现实挑战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了“碳中和”目标引导下的能源转型新趋势,剖析了转型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外部性定价障碍,并从市场驱动、政策驱动、创新驱动、行为驱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我国持续推动能源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形成能源转型的中国路径。


研究背景

本轮能源转型并非自发性的变革而是一个受控过程,其转型的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生产力进步而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日益恶化的环境、气候和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

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使得此次能源转型无法完全像前两次一样自发性的进行,政策和外力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可以改变系统的演化轨迹,加速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然而,即使有政策的推动,能源转型进程仍存在很多障碍,这既源于低碳能源技术本身的特质,也与其传播环境和市场机制有关。因此,如何驱动能源体系尽快实现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是各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从国际能源系统的演化规律入手,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对各国的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并选择德国、日本、美国和挪威作为代表性国家探究转型核心动机和能源资源禀赋两个主要因素对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各国转型实践的调研和归纳,我们发现尽管各国由于转型动机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转型路径,但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却是相似的。在分析各国能源转型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能源转型的实践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剖析了国际能源转型的共性挑战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特有挑战,并且结合“碳中和”目标提出我国能源转型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型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外部性定价障碍,并从市场驱动、政策驱动、创新驱动、行为驱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我国持续推动能源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形成能源转型的中国路径。


研究结果

1)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但非化石能源优先替代何种化石能源,以及过渡能源的选取不尽相同,主要受转型核心动机和油气资源禀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与德国等大部分欧盟国家类似,属于重视气候变化且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范畴。但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长压力较大,能源体制机制障碍较多,能源技术水平总体仍然相对落后,加速能源行业向低碳乃至零碳系统转型存在极大的挑战。

2)纵观转型的各类驱动因素,本文发现我国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太过依赖政策驱动,转型的宏观和微观动力整体不足。尽管政策是转型的起点且能够持续起到助推作用,但它无法长期作为核心动力。创新驱动虽然已发挥关键作用,但创新动力不足且模式单一,主要仍聚焦在技术层面,缺乏商业模式、系统运行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市场驱动和行为驱动在我国目前的转型实践中都比较弱,还未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政策启示

1)从当前的能源体系向新一代能源体系转型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既需要政府设计有效的机制、制定相关的政策,还需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和理念。

2)对于我国而言,加速能源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少数企业的垄断,理顺能源价格是近期转型的重点。而逐步完善碳市场和绿证市场,充分发挥其外部性定价和激励作用是政策设计的核心。从长期来看,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零售市场,增强分布式、多能互补、储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将至关重要。但创新不仅局限于关键技术,还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商业模式和系统运行模式,这有助于系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灵活性。

3)总体而言,我国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从多个维度驱动转型进程,建立创新引领、政策驱动、以市场为核心、以行为引导为补充的能源转型机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