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IEA《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世界能源革命正在上演,但过于缓慢
|

|
【油气市场】 中国石油面临的困境:高成本下能否“保供”?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会议频繁!发改委部署煤价干预
|

|
【新能源市场】 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新能源迎来重磅利好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 《大气中国2021》发布: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来源:新华社)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对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了系统性的总规划,《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的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意见》和《方案》提出,通过推进社会绿色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以及健全法律法规标准、监测体系和相关政策机制,以完成以下主要目标:1. 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3.到2060年,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
IEA《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世界能源革命正在上演,但过于缓慢
近日,IEA发布了《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在市场动荡和在格拉斯哥召开的重要会议——COP26气候变化大会的背景下,《2021 年世界能源展望》(WEO) 为清洁能源转型关键时刻的机遇、收益和风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南。
《2021 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1.新的全球能源经济体系正在形成,但是要完全完成转型还需要更多的努力;2.如果相关国家实现它们承诺的零排放和其它相关的减排贡献,气温改变趋势将由2100年的2.6℃降至2.1℃;3.大规模清洁电气化、提高能源效率、防止化石燃料运营中的泄露以及清洁能源创新将对保持1.5℃稳定发挥重大作用;4. 要使世界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要与转型相关的投资从目前的水平加速到2030年的每年约4万亿美元,同时相关市场的累计值将达到27万亿美元,将超过现在的石油行业收入。
中国石油面临的困境:高成本下能否“保供”?
中国石油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2021年前三季度,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1.26亿元;自由现金流大幅增长,财务状况保持稳健,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供应量占到全国总消费量的60%左右。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也就是说今年冬天,大概率偏冷。其中民众最关心的,是今年的气到底够不够用,自己的暖气热不热,做饭时候打不打得着火。在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增幅下,不仅仅要看到中石油的潜在收益,也要看到其面临的价格困境。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天然气,从5月份起就在疯狂涨价,据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显示,进口LNG价格更是一飞冲天。而在今年的巨大需求量之下,进口LNG的需求量占到30%以上,沉重的成本是一块无法啃动的骨头。
今年4月中旬以后,随着供暖季的结束,中国石油成功应对了天然气保供史上最大峰谷差,调峰保供能力在疫情、寒潮等严峻形势下经受住多重“大考”。在国内市场旺盛的天然气需求下,中国石油作为国内天然气供应主力,势必挑起天然气供应的大梁,充分发挥其社会责任,完成“保供”任务。人们看到了中石油在保供中的强大实力,也对未来的中石油有了更多期待。(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会议频繁!发改委部署煤价干预
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连续召开会议,邀请经济、法律方面专家,以及部分煤炭、电力行业协会和企业,专题研究如何界定煤炭企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判断标准。会议听取了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近年来煤炭生产经营情况汇报,集中讨论了促进煤炭行业与下游电力等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应保持的合理价格区间和利润率水平,着重研究了认定煤炭企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具体认定标准和方法。
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关于提前做好煤炭价格干预准备工作会议,同时,召集国家大型煤电集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开会。相关通知指出,进一步摸清省(区、市)煤炭来源情况,以及到省运费等相关情况;了解本省(区、市)煤炭流通环节和相关费用;在上述基础上,制定本省(区、市)煤炭价格干预工作方案,包括干预方式(对终端销售价格进行直接限价,或通过限定流通环节差价率、利润率来间接干预终端销售价格等)。(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新能源迎来重磅利好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指出:1.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3. 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方案》指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业内机构认为,新能源行业面对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信息来源:投资快报)
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10月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称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完成生态修复,全部场馆实现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他提到,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信息来源:中新社)
《大气中国2021》发布: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
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其中,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μ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信息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