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Low-carbon Weekend News  >>  正文

全国首个“碳中和”港口企业称号花落滨城

【低碳转型要闻】

全国首个“碳中和”港口企业称号花落滨城


油气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 今年将推行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

中国最大超稠油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2000万吨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炭主产区外运通道加速“绿化”

山西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再创新高


新能源市场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破3亿千瓦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系列年度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低碳转型要闻

全国首个“碳中和”港口企业称号花落滨城

 

(来源:滨城时报)

100%使用电能、电能100%来自风电光伏、绿色电能100%自产自足……1月17日,全球首个零碳码头——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个获得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港口企业。

据介绍,中国船级社是联合国环境署和国家发改委授权的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在碳排放核查领域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对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实施了现场核查,对排放量的核销过程进行了见证,向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颁发《碳中和证书》。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表示,天津港集团将以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创新模板,以能源结构的智慧绿色转型为抓手,从能源供给侧实现零碳,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加速建设,从能源消费侧逐步实现零碳,推动各类燃油设备电动化、清洁化替代,提升大型生产装卸设备电动化比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港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供给零碳,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以智能微电网为目标,提升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和对新能源的适应性;积极研究推进大容量储能装置建设可行性,以智能绿色能源管控系统建设为手段,将能源管理与作业生产有机融合,研发智能绿色能源管控系统,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全力推动“零碳港区”和“零碳港口”建设。


油气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 今年将推行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

1月18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表示,总体看,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从资源供应看,全国储气库库存、沿海LNG储罐罐存、国家管网公司管存一直处在高位运行。从价格运行看,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基本稳定,用气高峰期甚至同比下降,远低于全球市场气价水平。居民生活等民生用气价格保持稳定。

为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一是组织全面签订和履行好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及早落实资源,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二是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为重点,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夯实国内资源保供的基础;三是加快提升储气调峰保供能力,压实各方责任,加强调度和考核,全面推进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增强高峰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多元稳定的进口供应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设施能力建设,保障进口安全稳定;五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运行效率。(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最大超稠油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2000万吨

截至1月20日,中国最大超稠油油田——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2000万吨。

目前,风城油田已配套形成驱泄复合136井组,试验区产油水平由89吨上升至118吨,油汽比由0.13提高至0.2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VHSD(直井-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试验区以原油日产百吨的水平运行至今。

2007年底开发以来,风城油田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高效开发的重要引擎。2021年,该油田稠油油藏油汽比提高0.004,递减率控制在3%以内,较去年下幅超60%,创历史最好水平。(信息来源:中国网)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炭主产区外运通道加速“绿化”

“推动浩吉、大秦、唐包、瓦日、朔黄等铁路按最大运输能力保障需求。在煤炭矿区、物流园区和钢铁、火电、煤化工、建材等领域培育一批绿色运输品牌企业,打造一批绿色运输枢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下达“新任务”。根据工作方案,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山西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再创新高

山西省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正式出炉。2022年度山西省煤炭交易大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共有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338家煤炭产业链供需企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能源电子商务平台签订了2022年度煤炭购销合同,累计合同签订量达10.89亿吨,同比增加1.05亿吨。特别是公路煤炭合同,合同签订量达1.80亿吨,同比增加7751万吨。

据了解,本届大会吸引了煤炭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单位,共计4万余人线上参加,累计访问大会主页面50余万人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拓展了能源革命的山西实践,为全方位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山西力量。(信息来源:中国日报)


新能源市场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破3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1月20日消息,据统计,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十四五”首年,光伏发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呈现新特点。

一是分布式光伏达到1.075亿千瓦,突破1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二是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2900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三是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继2020年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后,2021年超过2000万千瓦,达到约2150万千瓦。户用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系列年度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1月20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系列年度研究成果发布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

据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系列年度研究成果发布”共有三份报告,分别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1年度评估总报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年度评估报告(2021)》和《汽车技术趋势研究报告(2022)》。

此外,发布会对2022年路线图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2022年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评估工作将在2021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研究内容。(信息来源:中国汽车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