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80亿元
|

|
【油气市场】 “深海一号”累计产气超10亿立方米 为“绿色冬奥”清洁能源提供有力支撑北京管道日输气2.89亿方创新高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强化能源保供监督 国内电力行业首个“超强大脑”问世
|

|
【新能源市场】 美国纽约州开始建造首个海上风电场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应鼓励将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纳入碳市场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80亿元

(来源:中新社)
截至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中国生态环境部17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完成等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尽快完成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未按时足额清缴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的限期改正和处理工作,同时组织重点排放单位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于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本行政区域未按时足额清缴配额重点排放单位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立案处罚。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深海一号”累计产气超10亿立方米
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气田量身定制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后每年可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
“深海一号”气田总监袁圆介绍,“深海一号”能源站生产工艺处理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流程的复杂程度在世界同类型海上油气处理设施中居于前列,生产区管线长度超过6万米,温度跨度从零下25℃到200℃。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为“绿色冬奥”清洁能源提供有力支撑北京管道日输气2.89亿方创新高
2月18日,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表示,应对“战疫情、保冬供、保冬奥”三重挑战,北京管道日输气量创历史新高,供暖季累计输气量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特别是冬奥期间,其运行的“首都供气生命线”陕京管道系统单日输气量突破2.8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自去年11月供暖季以来,截至今年2月17日,北京管道公司已向首都及管道沿线地区累计输送天然气超224亿方,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期间,北京管道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积极协调LNG、储气库及互联互通资源,精心优化资源流向,保持管网运行平稳可控;北京分公司及时调整工艺流程,采用多路分输,及时保障下游用户需求,实现单日向北京地区分输0.95亿方以上。
当前,北京管道共有4条主干线、11条联络干线向冬奥场馆供气,同时连通调峰储气库12座,形成了完备的天然气“输储配”保障体系,为“绿色冬奥”清洁能源供应提供有力支撑。(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强化能源保供监督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建立能源保供日通报机制,与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全司等相关负责人座谈分析能源保供形势,动态掌握相关工作进展,跟进压实各方责任,推动驻在部门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前往用能大省实地调研能源供应情况,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日前召开的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能源保供重点难点问题,督促驻在部门指导地方完善有序用能方案,加强民生用能保障,细化极寒天气等特殊情况下的“压非保民”预案,同时进一步挖掘煤气电增产增供潜力,指导产煤省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产达产,畅通煤炭运输“大动脉”,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国内电力行业首个“超强大脑”问世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公司联合发布多项首创成果,探索深圳信创产业特色发展道路,服务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2月15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人工智能成果发布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个基于昇腾生态的AI预训练模型,以及基于昇腾生态的人工智能全栈国产化示范应用等“电力+人工智能”最新成果。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续签,将促使双方进一步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通信网、联合创新5个方面,开启2.0版本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加强知识产权和联创成果的管理,推动创新成果孵化及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构筑联创品牌的影响力,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充分服务“双区”建设。(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美国纽约州开始建造首个海上风电场
据报道,美国纽约州已在上周五开始建造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拉开了类似项目的序幕,这些项目旨在改变该州乃至全美的能源结构。位于长岛海岸的South Fork风电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
在全美所有的州中,纽约州拥有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管道,有五个正在积极开发中。South Fork风电项目被誉为北美有史以来第一个商业规模的海上风电场之一。一旦完成,它应该能够产生130MW的电力--足以为附近的东汉普顿的7万个家庭供电。仅此一项,就相当于美国海上风力发电能力的一个重大升级。到目前为止,美国沿海只有两个可运行的风电场--罗得岛和弗吉尼亚海岸--总发电量只有42MW。(信息来源:cnBeta)
应鼓励将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纳入碳市场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关于2022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完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修订,制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办法》《中央国家机关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等。中国建筑技术中心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所长黄宁认为,近年来,公共机构节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我国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各地区能耗统计指标不统一、统计方法不够成熟,能耗审计结果不理想,亟需进一步健全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体系。
在黄宁看来,目前,各地区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能效公示、能源审计、分项计量系统尚未统一。“能源统计数据的对象、范围、口径等不一致,难以反映能耗情况;能耗审计方法、程序、内容不统一,造成审计结果不精准,节能改造方案不够科学。目前公共机构用多少能源资源,能效比是多少,有多少能源资源被浪费,有多大节能潜力都是不明确的。” 除此之外,将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纳入碳交易市场被认为是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新路径。(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