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Low-carbon Weekend News  >>  正文

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建成投用

【低碳转型要闻】

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建成投用


油气市场

俄罗斯1月原油出口关税将降至16.7美元/吨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全力保障医药企业用气


煤炭与电力市场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阿格罗匈四国签署绿色能源战略伙伴协议


新能源市场

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发展,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全国首个!山东青岛率先出台“双碳”地方标准体系



低碳转型要闻

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建成投用

                           

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15日在浙江省海盐县正式建成投用。这是继2021年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一阶段工程建成以来,秦山核电和海盐县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该项目建成投用后,能够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据了解,该项目仅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建设,为多家工业用热企业提供能源替代,还搭建了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平台。秦山核电还积极拓展核能供热多元化应用,进一步拓展核能供热在公益、公建、商业等领域的应用,为深入推进核能综合利用提供借鉴。(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油气市场


俄罗斯1月原油出口关税将降至16.7美元/吨

外电12月15日消息,俄罗斯财政部周四表示,该国明年1月原油出口关税料将从今年12月的每吨43.3美元降至16.7美元,尾随国际油价走势,同时这也是该国税制改革的一部分。(信息来源:外媒网)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全力保障医药企业用气

12月17日,从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获悉,该局正全力做好医药企业天然气保供工作,切实担负起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近一个月来,该局已向成都、德阳、绵阳地区的四川科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等44家医药企业供气,日供气达38万立方米,累计供气超过1100多万立方米。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下属油气销售中心主动与下游城市燃气公司对接用气需求,掌握医药企业生产用气情况。同时,该油气销售中心克服冬季供应紧张的局面,一方面强化生产运行和产销衔接,加强与用户协调联动,在“气紧”的情况下,及时制定调峰方案和应急预案,实施精准供应;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源,积极协调输气管网,将部分元坝气田天然气串换至川西天然气管网,在保障居民用气的基础上,全力保障医药企业正常生产。(信息来源:新华网)


煤炭与电力市场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稳定供应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增供,推动煤炭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1-11月,全国煤炭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晋陕蒙新四省区1-11月煤炭产量达33.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1%,充分发挥了增产增供“主力军”作用。

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国家能源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据调度,12月1-15日,全国煤炭产量1.9亿吨,日均产量1251万吨,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1.76亿吨、可用24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阿格罗匈四国签署绿色能源战略伙伴协议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四国12月17日在罗首都布加勒斯特签署绿色能源开发与运输战略伙伴协议。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协议将为铺设黑海海底电缆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框架。

按计划,阿塞拜疆将其绿色能源通过电网输送到格鲁吉亚,然后通过拟建的格鲁吉亚—罗马尼亚黑海海底电缆传输到罗马尼亚,再通过欧洲电力运输系统传输到匈牙利等国。当天,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罗马尼亚总理丘克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罗总统府签署了该协议。

据介绍,这条500千伏的格鲁吉亚—罗马尼亚黑海海底电缆总长1100多公里,造价约20亿欧元。格鲁吉亚已从世界银行获得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金,可行性研究计划将于2023年年底完成,电缆计划于2029年年底投入使用。(信息来源:人民网)


新能源市场


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发展,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得益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有望从2021年的4%下降至1%。

报告还指出,当前多国遭遇的能源危机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仍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关键。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每年将增长约1%,增量几乎全部由可再生能源填补。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或将从目前的80%下降至2030年的75%,到2050年下降至60%左右。

当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规划,加速能源转型。根据法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升至40%;到2050年,法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倍,并建成50个海上风电场。日本最新版能源基本计划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高到36%至38%。埃及《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提出,到203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3吉瓦。报告预计,未来5年,欧洲地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上一个5年期增量的两倍,中国增量将占全球增量近一半。(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全国首个!山东青岛率先出台“双碳”地方标准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成果全收录、青岛市各产业低碳发展标准化需求全体现为导向,收录“双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5098条,将为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

《指南》按照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青岛市实际需求,从“基础通用”“碳管理”“碳减排”“碳清除”“市场化机制”五个标准子体系构建顶层设计。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牵引。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国家“双碳”工作部署,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活动。据悉,《指南》是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为青岛市打造的第四部地方标准体系,前三部分别覆盖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海洋及相关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服务青岛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信息来源:青岛日报





本期供稿:刘俊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