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发布
|

|
【油气市场】 德国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 美国天然气价格创一年多新低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西煤东运大通道瓦日铁路2022年货运量过亿吨 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
|

|
【新能源市场】 中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完成主体建设 广东珠海市明确十四五光伏装机目标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发布 
日前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进度条”。(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德国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
德国驻华大使馆日前表示,德国从2023年1月1日起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正式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此外,俄罗斯硬煤曾经占到德国市场的50%左右。通过分散采购,到2022年5月,德国对俄罗斯硬煤的依存度已经降至约8%。2022年8月,欧盟对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实施禁运禁令之后,德国即不再购买俄罗斯的煤炭。战前俄罗斯的天然气在德国的份额约为55%。由于挪威和荷兰的天然气输送量增加以及额外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份额在六月底下降到26%。2022年9月1日以来,再也没有俄罗斯天然气通过北溪1号输送到德国。因此,从2023年起,德国从市场上进口俄罗斯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份额将全部归零。(信息来源:德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天然气价格创一年多新低
1月5日周四,美国天然气主要价格基准Henry Hub在午盘交易中跌至3.7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较去年12月中旬的近期高点下跌了45%,创下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价格下跌的原因是天气,1月通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往往对天然气供暖的需求很高,但今年美国和欧洲许多地方的气温都比平时高得多。由于今年天气开局温和,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下跌,基准价格TTF在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跌至2022年2月2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随后有小幅反弹。在天然气价格下跌的同时,其库存量也在明显攀升,目前欧洲的天然气库存量比去年同期高30%,比过去5年的同期,也就是欧洲往年的低库存时期平均水平高约10%。(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
西煤东运大通道瓦日铁路2022年货运量过亿吨
据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2022年,西煤东运大通道瓦日铁路货运量达到1.03亿吨,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亿吨能源通道。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穿越晋豫鲁三省,与京广、京沪、京九等七大干线铁路互联互通,是一条连接我国煤炭主产区的重载运煤入海通道,也是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重载铁路。瓦日铁路运输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运量从2020年的7390万吨、2021年的9224万吨增至2022年的1.03亿吨。(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
1月5日,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通过采集输变电设施的物理数据,技术人员在网络云端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慧运检水平。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亿千瓦级负荷大电网进行全息数字化呈现。
据悉,这张虚拟电网覆盖了10万公里架空输电线路、28万座输电杆塔以及地形地貌地物等数据,将真实电网在数字空间以数字孪生的方式,一比一三维立体还原和数字化全景呈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用三维激光点云采集、数字高程模型、高精度测绘等技术,为每一条线路、每一座杆塔、每一个部件都赋予了专属的三维坐标,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完成主体建设
中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于2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完成浮体总装,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海上半潜式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据介绍,“海油观澜号”平台由3个边立柱和1个中心立柱组成,边长超80米,高约35米,重量近4000吨,风机将安装在中心立柱上。项目投产后,风机所发电力通过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预计年发电量达2200万千瓦时,可节约燃料气773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广东珠海市明确十四五光伏装机目标
1月3日,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珠海市光伏电力发展规划(2022-2025年)》。文件指出,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约370万千瓦,其中,统筹开发集中式光伏装机约348万千瓦,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开发分布式光伏装机约22万千瓦。
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来自于珠海市已取得备案证的集中式光伏共有6个,用地、用海面积约为1067万平米,规划建设装机为96万千瓦,主要为渔光互补项目;规划建设但未取得备案证的集中式光伏项目10个,用地、用海面积约为2771万平米,规划建设装机为252万千瓦,主要为渔光互补项目(含滩涂)、垃圾填埋场综合利用等。分布式项目,党政机关建筑屋顶光伏规划装机总容量1.349万千瓦;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规划装机总容量4.969万千瓦;工商业厂房建筑屋顶光伏规划装机总容量14.562万千瓦;居民屋顶建筑屋顶光伏规划装机总容量1.078万千瓦。(信息来源:国际能源网)
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四川省政府近日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对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工作作出部署。《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
《方案》提出,要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十四五”期间,四川省要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本期供稿:张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