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我国首个省级碳足迹方案出台
|

|
【油气市场】 挪威油气收入创历史新高 欧盟拟将天然气需求削减措施延长至明年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俄罗斯计划利用北海航线向亚洲运送煤炭 新疆年内绿电交易量大幅增长
|

|
【新能源市场】 甘肃光伏发电出力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雄安未来零碳馆正式启动建设 |
我国首个省级碳足迹方案出台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完成全省重点企业碳足迹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收集,启动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方法学核算体系建设,完成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信息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挪威油气收入创历史新高
受俄乌冲突导致国际能源价格飙升,以及油气出口大幅增加带动,2022年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创下了历史新高。据挪威统计局估计,2022年挪威从石油和天然气销售中获得了1.5万亿挪威克朗的收入,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9939亿元,大约是2021年4980亿挪威克朗油气收入的三倍多。
去年俄乌冲突升级引发国际能源价格大涨,是挪威实现创纪录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欧盟的限制措施,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而挪威的相关出口增加,挪威在2022年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信息来源:央视财经)
欧盟拟将天然气需求削减措施延长至明年
欧盟能源主管卡德里·西姆森(Kadri Simson)近日表示,欧盟委员会未来将提议将紧急天然气需求削减措施延长至明年,以确保为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冬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西姆森周四告诉欧盟议员们,目前削减15%的自愿目标将于本月结束,为了确保下一个供暖季节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量,有必要延长这一目标。据悉,目前的紧急计划将于3月底到期,在去年开启的冬天,欧盟成功地将天然气需求削减近20%。(信息来源:智通财经网)
俄罗斯计划利用北海航线向亚洲运送煤炭
来自西伯利亚腹地的煤炭可能很快就会通过叶尼塞河和俄罗斯北海航线进入亚洲市场。第一批货物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天装运。报道称,俄罗斯交通部正在制定计划,利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港(Krasnoyarsk)和莱西比尔斯克港(Lesosibirsk),通过叶尼塞河和北海航线将煤炭运往亚洲,目标是在今年航运季装运首批货物。
该物流计划将利用叶尼塞河沿岸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港和莱西比尔斯克港,将煤炭向北运往北极港口杜丁卡(Dudinka)。然后这些煤炭将被转运到远洋货船上,沿着北海航线向东运往亚洲。(信息来源:外媒网)
新疆年内绿电交易量大幅增长
日前,2023年年度绿电交易正式出清,标志着新疆首次年度绿电交易顺利完成。本次成交电量为2435万千瓦时,加上1月、2月绿电交易电量,绿电累计成交2922万千瓦时,是2022年全年1200万千瓦时绿电成交电量的2.4倍。年度绿电交易,是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落实国家电网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绿色电力交易特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能够反映绿电的环境价值,具有电能量交易和绿色环境认证双重特性。(信息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甘肃光伏发电出力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
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3月5日13时34分,甘肃光伏发电出力达1005万千瓦,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从方式安排、计划编制、调度运行、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精准施策,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尽全力挖掘省内调峰能力,提升光伏发电出力。通过深入分析光伏发电特性,合理安排开机方式,发挥火电、水电、储能调峰作用及积极组织开展西北地区省(区)间互济及跨区现货交易,使负荷随光而动,一举实现甘肃光伏发电出力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信息来源:每日甘肃网)
雄安未来零碳馆正式启动建设
雄安新区“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近日正式启动建设。该馆设计通过综合“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装配化”“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据了解,可装配式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零碳馆的技术核心。通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合适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等策略,使建筑本身达到高效节能,仅建筑本身就可减少93%左右的能耗。零碳馆所有建筑结构都预先生产出来,如同搭积木一般在现场组装。第二项技术就是中低温高效利用技术可实现“地下能源搬运”,利用自然河道中的底层空间布置管道热交换器,通过“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将热量“搬运”到室内。(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供稿:张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