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

|
【油气市场】 科威特决定投巨资发展石油产业 中国与卡塔尔签署巨额LNG供应协议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山西前5个月累计产煤55661.6万吨 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

|
【新能源市场】 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印发 |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于6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大会首次发布“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与“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首次在行业内创新开展“零碳”会议实践。指数的发布是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首次,也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历史上首次。这对行业发展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助力行业更稳更好更实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指数的发布,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考量,填补了行业在清洁能源景气和电力建设发展指数信息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威特决定投巨资发展石油产业
科威特国有企业科威特石油公司(KOC)首席执行官Ahmed Al-Aidan周一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新石油项目投入近430亿美元,以将日产量扩大近20万桶。他表示,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一员,该国原油产能目前约为280万桶/天,预计2025年后将达到300万桶/天。他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到2035年,该国产能可能会增加到约400万桶/日,KOC打算将这一水平维持到2040年。他在Alanba和其他科威特报纸上发表的评论中表示:“KOC在2028年之前的五年战略包括几个项目,包括钻探新井、增加产量和开发其他设施。”“除了建设新的石油设施外,该战略还包括在项目和油田开发上投入近130亿迪拉姆。”(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中国与卡塔尔签署巨额LNG供应协议
6月20日,中国石油与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北方气田扩容项目合作文件。根据双方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在未来27年内持续向中国石油供应400万吨/年的LNG资源,并向中国石油转让北方气田扩容项目1.25%的股份。据悉,卡塔尔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北方气田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气田。北方气田扩容项目包括气田开发和4列800万吨/年的LNG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新增LNG年产能3200万吨,届时卡塔尔LNG年出口能力将提升至1.1亿吨。(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山西前5个月累计产煤55661.6万吨
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煤炭大省山西正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煤保供工作。记者20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5月份山西规上原煤产量11328.2万吨,前5个月累计产煤55661.6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9.1%。目前,山西每天有约23万名煤炭产业工人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约200万吨煤炭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为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山西实现煤炭产量13.07亿吨,全年新增产能1.269亿吨,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62958万吨。今年,山西省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信息来源:央广网)
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来源:新华社)
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
6月21日,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以下简称阜南储能系统)首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南储能系统为国家首批、长三角首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风光储基地项目”)的配套储能系统。阜阳风光储基地项目采用风电、光伏、储能、沉陷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模式,将风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深度融合。项目主要包括65万千瓦光伏电站和55万千瓦风电场,同时配建储能电站,改善电力上网的波动性,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信息来源:中国三峡能源)
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印发
6月21日,山东省科技厅印发《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该方案强调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包括:基础前沿创新行动、核心技术创新行动、创新平台引领行动、低碳人才引育行动、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创新示范推广行动、区域创新建设行动、创新战略研究行动、低碳开放合作行动、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信息来源:山东科学技术厅)
本期供稿:张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