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亿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经济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拉夫堡大学荣誉硕士,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访问学者,入选北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一直致力于低碳与能源经济、绿色创新研究,主持八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工信部咨询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双百行动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参与二十余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共发表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SSCI/SCI收录论文5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124次,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Nature Geoscience等著名期刊引用,形成政策研究报告20余份,4份研究报告被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国研网等转载。
学习/工作经历:
2016.1-至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 |
助理教授、副教授 |
2013.6 -2015.12 |
清华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 |
博士后(导师:薛澜教授) |
2009.9-2012.12 |
香港理工大学 |
建筑与房地产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导师:Dr. Patrick I.T. Lam) |
2011.6-2011.10 |
剑桥大学 |
土地经济系土地经济 |
联合培养博士(Prof. William Seabrooke) |
2008.9-2009.9 |
拉夫堡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
优秀管理学硕士(Prof. Andrew Baldwin) |
主持的科研项目(按时间倒序排序):
起止年月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2022.01-2025.12 |
“双碳目标”政策组合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研究:效果评价、微观机制与对策建议(72174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21.10-2022.1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航空企业碳成本传导研究 |
2021北航经管学院第二批航空航天专项 |
2021.09-2021.12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北京市重点碳排放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21 年“双百行动计划”项目 |
2021.08-2021.11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思路研究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下半年指导性课题研究 |
2020(结题)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 |
2020.12-2022.07 |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GLC054) |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
2020.01-2022.12 |
碳排放权交易对控排企业技术进步与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验证(719040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2014.06-2015.10 |
新型城镇化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基于空间分区分析 (2014M550755)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参与的科研项目(按时间倒序排序):
起止年月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2020.06-2021.09 |
新兴技术治理的理论谱系比较研究 |
中国科协青年百人项目计划 |
2019.12-2022.12 |
自贸区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17.12-至今 |
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能源系统优化(2017YFE0101800) |
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
2017.01-2020.12 |
不确定条件下低碳能源技术策略性投资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716730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05-2017.12
|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两化深度融合最佳实践研究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重大软课题 |
2016.01-2017.01 |
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与安全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2014.12-2015.12 |
北部湾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CCA2015.06) |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2014.03-2016.0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 (2012-ZD-9) |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
2013.12-2014.12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研究——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 (CCA2013.17) |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2012.01-2013.12 |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 |
中国工程院重大院咨询研究项目 |
已发表论文 (*为通讯作者):
[1]Wei, Y., Gong, P., Zhang, J., Wang, L. (2021)Exploring public opinions on climate change policy in "Big Data Era"—A case stu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U-ETS) based on Twitter,Energy Policy, 158,112559,
[2]Wei, Y. , Wu, M., Li., Y. *, Li, Y. (2019) The Decomposition of Total-Factor CO2 Emission Efficiency of 97 Contracting Countries in Paris Agreement, Energy Economics, 78, 365–378.
[3]Wei, Y. , Li, Y., Wu, M., Li, Y. (2019) Progr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Estimat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Super-SBM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8(4),521-529,https://doi.org/10.1002/sd.2006
[4]LI Yan , WEI Yigang*(2021) 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97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Paris Agreement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Climate Change Economics,12(2)m 2150004,doi: 10.1142/S2010007821500044
[5]Li,Y., WEI, Y.G.*,Zhang, X. Tao., Y(2020)Regional and provincial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ask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2030 carbon emission peak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equity and synthesizing principle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53, 237–256, doi.org/10.1016/j.strueco.2020.02.007
所获奖励(按时间倒序排序):
1.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获2021 年度江苏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20年《基于学生价值共创的团队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4.2020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5.2020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6.获2019农工党中央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7.2016年度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