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2024年非洲能源大会聚焦能源转型
|

|
【油气市场】 阿联酋宣布将现有石油减产措施延长至二季度 伍德赛德预计未来全球LNG需求增长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黄骅港2月份煤炭下水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羊曲水电站1号机组定子吊装成功
|

|
【新能源市场】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5%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德智库称中国绿色技术研究活力领先 |
2024年非洲能源大会聚焦能源转型
3月5日非洲能源大会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开幕,探讨实现非洲能源转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非洲能源大会是非洲最重要的能源会议暨展会,致力于推动整个非洲大陆的能源投资、贸易和创新。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旨在汇聚行业领袖、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利益攸关者讨论重要问题、探索机遇并塑造非洲的能源未来。本届大会为期3天,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业界专家和能源用户在内的4000多名与会者将参加多场会议、论坛及小组讨论会。此外,还有200多家企业参加大会的能源展,展示推动非洲能源转型、促进能源行业变革的尖端技术和解决方案。(信息来源:新华社)
阿联酋宣布将现有石油减产措施延长至二季度
3月3日,阿联酋宣布,将额外自愿减少石油产量16.3万桶/日的措施延长至2024年第二季度。这意味着,到今年6月底,其石油产量将保持在291.2万桶/日。此次自愿减产是在阿联酋于2023年4月宣布的自愿减产14.4万桶/日的基础上进行的。去年11月底,阿联酋宣布额外自愿减产16.3万桶/日至2024年3月。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这项决定是在与“欧佩克+”部分成员国协调后作出的,是为平衡石油市场价格而做出的预防性举措。(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伍德赛德预计未来全球LNG需求增长
近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梅格·奥尼尔预计,在亚洲需求增加的推动下,未来十年全球对液化天然气(LNG)的需求量将增长50%。奥尼尔表示,“我们看到了亚洲新兴市场需求增长的迹象。”他补充道:“在某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大量新供应到来,但需求增长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消化掉这些新供应。”奥尼尔在评论中呼应了另一家LNG巨头壳牌公司的预测,壳牌公司2月早些时候曾表示,全球对这种超级冷冻燃料的需求在2040年前将增长50%。壳牌公司再次提到亚洲新兴国家的强劲需求。尽管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已经见顶,但壳牌公司预计全球需求峰值将在2040年之后才出现。(信息来源:国际能源网)
黄骅港2月份煤炭下水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3月5日消息,作为中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的黄骅港,今年2月份完成煤炭下水量1692.8万吨,同比增长18.8%,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持续发挥着能源安全枢纽港作用。作为黄骅港煤炭运输运营单位,今年以来,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紧跟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生产节奏,充分发挥销售、铁路等一体化单位的协同作业优势,争取资源调进,单船等货时长同比缩短11.6%,保持了生产高效运行。(信息来源:国际能源网)
羊曲水电站1号机组定子吊装成功
3月9日,羊曲水电站1号机组定子顺利吊装,为确保实现年内三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目标奠定基础。羊曲水电站作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点支撑项目,是国内首条±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重要配套支撑调峰电源,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7.32亿千瓦时。电站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耗14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41.2万吨。(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5%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在电池环节,2023年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在一阶材料环节,2023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增幅均在15%以上。在二阶材料环节,2023年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约46.3万吨、28.5万吨。与此同时,全年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电芯、电池级锂盐价格降幅分别超过50%、70%。(信息来源:新华社)
德智库称中国绿色技术研究活力领先
3月5日德国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绿色技术研究的领先国家之一,“在研究活力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中国并驾齐驱”。 报告说,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级专利数量从1.1万件增长到3.7万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自2017年以来,中国绿色技术有10个细分领域的专利数量在全球所占份额都实现了增长,包括环保材料和回收利用、高效生产、新能源、节能机械等。其中,在环保材料和回收利用领域,中国在2017年到2022年间占全球专利份额几乎翻番,达到近40%。中国获得的世界级专利数量最多的领域是高效生产领域,其中网络化生产(智能工厂)、石化和纺织行业的高效工业生产、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的贡献突出。就单项技术而言,中国的优势包括饮用水处理、电池和燃料电池回收、水泥回收以及塑料、玻璃、纸张、电子产品和消费废物的回收。报告强调,长期以来,引入并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一直是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政府指导方针和投资的促进下,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提高了资源生产率。(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