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成立
|

|
【油气市场】 我国渤海中北部再获亿吨级油田 我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供暖季产量创新高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1—2月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

|
【新能源市场】 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展望地热发电前景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 |
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成立
3月20日,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成立。该中心将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航运企业积极采取技术、营运和使用替代燃料等措施降低船舶能耗。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将负责我国国际航行船舶碳强度管理履约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对船舶进行碳强度管理,摸清船舶能耗现状,并指导航运企业采取技术、营运和使用替代燃料等措施降低船舶能耗。此外,中心还负责对400总吨及以上船舶能耗数据的收集、报告及检查,为我国航运业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数据基础和重要参考。为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国际海事组织修订了“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要求国际航行船舶编制《船舶能效管理计划》,收集并报告能耗数据,计算营运碳强度指标并评定年度营运碳强度等级。我国约有1000余艘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已于2022年12月22日开始全面执行该项国际公约的要求。(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我国渤海中北部再获亿吨级油田
3月18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渤海中北部海域再获亿吨级大发现——秦皇岛27-3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04亿吨,这是该海域时隔10年再次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对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27-3油田位于渤海中北部海域,西距天津市约200公里,平均水深约25米,发现井秦皇岛27-3-3井钻遇油层48.9米,完钻井深1570米。经测试,该油田单井日产原油约110吨,展现出较好勘探前景。按正常开采,秦皇岛27-3油田能够开采原油近2000万吨,提炼成汽油后能够满足百万级人口城市居民日常交通使用超10年,提炼出的沥青可铺设超10万公里4车道高速公路,相当于绕地球超过3周。(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供暖季产量创新高
3月22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布,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20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天然气量创新高,较上一轮供暖季增加2.51亿立方米,日产气量连续128天保持1.5亿立方米以上高位运行。随着北方地区主要城市陆续停止供暖,全国天然气冬季保供步入收尾阶段。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是向首都北京供气的主力气源地,承担着向京津冀、陕甘宁等区域40多座大中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气任务。2023年以来,长庆油田先后投产气井2286口,冬季新井最高日产量达3045万立方米。同时,长庆油田积极推进储气库群工程建设及生产组织,冬季日调峰产量最高达到1110万立方米,较上一轮冬供期增加263万立方米,储气库群应急、储备、调峰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信息来源:央广网)
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3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到2025年,推动100项以上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快数据编码、通讯协议、网络融合、数字化平台、智能感知、新型装备、新能源应用、人机协作、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管理运维等重点标准制定,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分类明确、科学开放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基本需求。(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1—2月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3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14870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用电量95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用电量28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展望地热发电前景
3月20日在休斯敦国际能源界高端会议“剑桥能源周”期间,美国能源部发布下一代地热发电“起飞”报告,称地热发电技术已显示出令人瞩目的进步,使其能够成为美国脱碳发电“关键贡献者”之一,并预期美国地热发电“最早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业起飞”。报告说,尽管下一代地热发电是一个新兴行业,但具有多项先发优势,包括利用来自油气行业的可转让技术、供应链和劳动力,从而实现快速规模化。此外,地热发电还具有清洁、稳定、可灵活调度、土地占用少等优点。据报告介绍,试点项目显示,在钻井等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使地热发电的成本大幅降低。预计到2030年,美国地热发电行业的平均成本有望达到每兆瓦时60至70美元,并有望在2035年实现美国能源部制定的每兆瓦时45美元的目标。(信息来源:新华社)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指出,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发电装机达到31.7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9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质量效率稳步提高。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煤电“三改联动”持续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取得新进展。(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