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欧盟“反补贴”瞄准中国风力涡轮机
|

|
【油气市场】 伍德麦肯兹:全球超两成炼油产能陷危机 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建设启动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孔兑沟矿井及选煤厂项目 《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颁布
|

|
【新能源市场】 欧盟批准斯洛伐克补贴企业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七部门发文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
欧盟“反补贴”瞄准中国风力涡轮机

欧盟4月9日宣布,对涉嫌通过外国补贴在欧洲市场获得“不公平优势”的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调查。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是布鲁塞尔方面对中国发起的最新一轮经济攻势。据法新社报道,欧盟竞争事务负责人玛格丽特·韦斯塔格4月9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表示,“今天,我们正在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发起新的调查”,“我们正在调查西班牙、希腊、法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发展风力发电场的条件”。《南华早报》称,这是欧盟根据去年通过的《外国补贴条例》发起的第三起针对中国的调查。法新社称,在此之前,布鲁塞尔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火车补贴展开了类似调查。韦斯塔格声称:“我们无法承受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生的事情,在电动汽车、风能或基础芯片上再次发生。”《南华早报》称,将于6月欧洲议会选举后离任的韦斯塔格对中国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去年11月,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强风电产业竞争力的计划,其中包括审查中国对其风电产业的补贴。当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合理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主义行径。(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伍德麦肯兹:全球超两成炼油产能陷危机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最近对全球465座炼油厂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有121座面临不同程度的关闭风险,相当于1995万桶/日的产能面临淘汰,占据2023年总产能的21.3%。其中,多达360万桶/日的产能被列为“高风险”,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业界普遍认为,欧美炼化业已不再昔日辉煌,大量炼油厂面临关闭,全球炼化产能正在加速“除旧布新”。欧美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据伍德麦肯兹评估,欧洲炼油厂关闭风险最高,该地区有11座炼油厂被列为“高风险”,占高风险关闭产能的45%。美国炼化行业同样面临技术老旧等问题,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下游炼化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生存竞争。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0至2026年间,全球已宣布关停的炼化产能约为360万桶/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脱碳成本将占据炼油厂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投建脱碳设施将显著提高竞争力。对炼油商而言,维持产品组合多样化和低碳化将是保证更多炼油厂“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海湾地区也在加速布局现代化炼油项目,而欧洲传统产能岌岌可危。意大利埃尼集团宣布将关闭本土Livorno炼油厂进行现代化升级,壳牌计划将德国Wesseling炼油厂改造为基础油生产设施。自2020年以来,欧洲已关闭了30座炼油厂,其炼化产能已损失超过100万桶/日。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建设启动
4月10日,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发布,随着垦利10-2油田Ⅰ期/垦利10-1油田A54井块开发项目10日在天津、青岛的三个建造场地同时开工建造,亿吨级大油田垦利10-2油田正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平均水深约15.7米,是中国海油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浅层发现的大型岩性油气藏,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该项目包括在垦利10-2油田新建一座中心平台、2座无人井口平台、新铺7条海底管道和4条海底电缆等,是2025年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及稠油300万吨产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项目。该项目CEPC平台组块是迄今为止渤海油田最大组块,组块浮托重量近2万吨,接近浮托船载荷极限。面对组块总重控难题,项目组通过设备重量精准评估、精细化设计等方式为组块“减重”,实现组块与生活楼乃至修井机的整体浮托,为海上联调高效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来源:新华社)
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孔兑沟矿井及选煤厂项目
4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孔兑沟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这是近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得核准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项目,也是大唐集团公司继龙王沟煤矿、胜利东二矿之后在内蒙古地区自主开发的第三个特大型煤矿项目。孔兑沟矿井项目是国家规划的准格尔矿区重点开发项目,矿区范围39.87平方公里,资源储量8.29亿吨,煤种以长焰煤为主,是品质较好的动力用煤。核准建设规模700万吨/年。项目建成后,产品煤可经呼准铁路—蒙冀铁路—曹妃甸港外运,向沿线及集团公司沿海电厂供煤,将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煤炭自给率和能源保供能力。该项目为全国第一个按照承诺制取得产能置换批复的新建煤矿项目,也是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实施后,当年全区唯一上报国家核准的新建矿井项目。(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颁布
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在装机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新型储能仍面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新型储能大规模建设和调用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政策措施,制定印发《通知》,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知》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管理措施方面,一是规范并网接入,要求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制定新型储能并网细则及并网工作指引等,明确并网流程、相关标准及涉网试验要求。二是优化调度方式,要求电力调度机构科学确定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方式,并支持联合调用模式,明确了各类新型储能调用原则。三是加强运行管理,各地在制定电力市场规则或《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时,应明确、细化新型储能的考核实施细则。技术要求方面,一是规范接入技术要求,新型储能接入系统应符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完成相应性能试验及涉网试验,新型储能设备应满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有关要求。二是明确调用技术要求,提出新型储能应配备功率控制系统或协调控制系统,所有调管范围内的新型储能应具备按照调度指令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自动调节的能力。三是鼓励存量电站改造,存量新型储能通过技术改造并具备接受调度指令能力后,电力调度机构应及时开展新型储能并网及调度工作。四是推动调控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储能多场景和市场化运行需求,开展各类新型储能智慧调控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欧盟批准斯洛伐克补贴企业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欧盟委员会4月8日批准斯洛伐克一项总额为2.67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支持沃尔沃汽车公司在斯洛伐克东部科希策附近新建一家电动乘用车工厂。根据斯洛伐克向欧盟委员会通报的计划,斯洛伐克将向沃尔沃汽车公司直接补贴约2.67亿欧元,支持后者在斯洛伐克建设该公司在欧洲的第三座汽车工厂。据悉,沃尔沃将对该项目投资12亿欧元,预计工厂建成后的初期年产量约为25万辆电动汽车,创造超过3300个就业岗位。(信息来源:新华社)
七部门发文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据介绍,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在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推动跨部门、多维度、高价值绿色数据对接。在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机制、丰富相关货币政策工具、深化绿色金融区域改革等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要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机构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风险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框架。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提高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能力。(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