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发布

【低碳转型要闻】

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发布


油气市场

油价波动加剧看涨情绪渐浓

委内瑞拉油气行业受美制裁


煤炭与电力市场

稳固煤炭能源安全“压舱石”功能

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居全球第二


新能源市场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50%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走在全国前列



低碳转型要闻

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发布

                           

4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包括2GW新型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等47个项目入选。通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指导项目单位扎实做好用地审批、规划许可、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利用现有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强化全流程监督管理。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持续跟踪调度项目进展,加强工作协调,确保示范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示范项目的监管,适时组织开展成效评估。三是扎实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建立绿色低碳先进技术项目储备库,主动对接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摸排先进适用技术储备情况,滚动更新储备项目,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后续工作打好基础。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

油气市场


油价波动加剧看涨情绪渐浓

近日国际油市再起波澜,中东和东欧地缘局势推动两大国际基准油价上涨,其中,布伦特原油价格年内首次站上90美元/桶上方。业内人士指出,9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是地缘冲突升级带来的“恐惧溢价”,进一步证明地缘局势是影响今年油市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欧佩克+”减产、美国原油产量增速放缓、全球原油库存下降以及相对强劲的需求增长,基本面逐步收紧,短期内油价应该会得到很好支撑。不过,地缘冲突仍可能给市场带来额外波动。同时,针对油价上行的外部压力,阻碍油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包括通胀上升推迟各国央行降息时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低于此前预测、今年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地缘局势等。(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委内瑞拉油气行业受美制裁

4月17日,由于委内瑞拉未能按照美国要求采取措施,美国将重新对委内瑞拉实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制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本月15日谴责美国政府没有履行其在两国政治对话进程框架下与委内瑞拉所签署协议中的承诺。去年10月,美国财政部援引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承诺于2024年举行选举的承诺,发布临时授权,允许与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部门进行交易。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表示,美国“完成了非常仔细的审查”,并确定马杜罗政府在协议的几个关键领域“未能达标”。因此,美国将不会续签解除制裁的授权,已解除的制裁将在45天内恢复生效。翌日,委内瑞拉与越南在天然气等多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据悉,这一合作协议是委内瑞拉和越南官员在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和越南副总理陈流光会晤期间签署的。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这两个国家确认将建立石油和天然气联盟。据了解,委内瑞拉的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九,达到了1.3万亿立方米,约合原油当量1.2万亿桶。委内瑞拉的天然气储量主要来自马拉卡伊博气田,这是世界上第六大天然气田,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天然气田。此种背景下,委内瑞拉与越南签署合作协议,势必能够推动越南天然气产业发展。(信息来源:国际能源网)

煤炭与电力市场


稳固煤炭能源安全“压舱石”功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能管理机制,完善产能储备政策,更好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多位专家表示,安全保供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的重中之重,要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提升煤炭供给弹性和韧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全国煤炭进口量4.74亿吨,同比增长61.8%,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两大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实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形成稳定的产能储备支持政策预期,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煤炭储备产能。《实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形成稳定的产能储备支持政策预期,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煤炭储备产能。(信息来源:人民网)

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居全球第二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宣布,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发电量为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发电量的4.86%,仅占当前全球平均水平的50%,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中国核电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核电生产运行保持良好安全业绩。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主要核电国家相比,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的WANO综合指数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均高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主要核电国家。”(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市场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首50%

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近二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2016年到2019年,虽然新能源渗透率虽然提升到5%,但燃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主角。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随后,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迎来爆发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相关产业链也将得到蓬勃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走在全国前列

4月18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北京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并于近期出台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同时通过低碳试点不断探索创新低碳发展模式,目前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评估中位列前茅、被评为优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自2013年试点碳市场开市以来,北京市已将包括发电、石化及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近1300家单位、全市约50%的碳排放量纳入管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同时,北京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户北京。北京市同时先行开展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于2022年评选出12个先进低碳试点优秀项目,这些项目年减碳量可达到29万吨。(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