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
|

|
【油气市场】 中企参与建设的科威特最大炼油厂全面投产 瑞典或将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 第五届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理事会在京成立
|

|
【新能源市场】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欧盟理事会通过削减甲烷排放新规 |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
5月27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通过了《净零工业法案》(NZIA)。该法案旨在增强欧盟的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促进欧盟绿色经济转型,预计将在6月或7月初生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通过《净零工业法案》,欧盟拥有了一个可以快速扩大清洁技术制造业规模的监管环境,“这为那些对我们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的行业创造了最佳条件。欧洲和全球的需求都在增长,我们现在有能力通过欧洲的供应来满足更多需求”。《净零工业法案》是欧盟在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下取得的重大进展,另外两项《关键原材料法案》、电力市场设计改革相关法案均已完成立法批准。根据《净零工业法案》,到2030年,欧盟至少40%的包括风力涡轮机、电池、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氢等在内的清洁技术需求在欧洲本土制造,以帮助欧洲工业与美国和中国竞争。目前,欧盟的电池和光伏板几乎全部从中国等国家进口,欧盟试图避免其风力涡轮机和热泵行业在市场中也丧失竞争力。同时,该法案进一步要求,到2040年,将所有关键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热泵、电解槽,以及碳捕获等其他脱碳技术的全球市场份额提高至15%;并要求石油生产商启动碳捕集和封存基础设施的部署,永久存储每年从工业过程中捕集的总计5000万吨二氧化碳。为此,《净零工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通过增强信息、减轻建立项目的行政负担和简化许可授予程序,为投资净零技术创造便利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在公共采购或拍卖中考虑净零排放技术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标准,以促进净零排放技术供应的多样化。(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中企参与建设的科威特最大炼油厂全面投产
5月29日,科威特埃米尔米沙勒29日出席阿祖尔炼油厂全面投产启动仪式,并为该项目纪念碑牌揭幕。科首相艾哈迈德·阿卜杜拉等高级官员出席仪式。据科威特通讯社当天报道,科副首相兼石油大臣伊马德·阿提基在启动仪式上说,阿祖尔炼油厂是科威特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科威特石油公司2040年战略的主要支柱。这一项目将助力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变为现实,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助力开辟全球新兴市场,并强化科威特全球主要能源供应商地位。科威特石油公司子公司科威特综合石油工业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瓦达·哈提卜在仪式上表示,阿祖尔炼油厂全面投产,日产量达61.5万桶。这座炼油厂不但符合全球环境标准,还使公司能够面向全球市场扩大石油产品出口。阿祖尔炼油厂项目凝聚着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是“一带一路”倡议与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对接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合同份额的一半以上由中国企业完成。中国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五建)负责其中六套炼油装置的建设,于2021年全部交工。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之一,负责其中15套核心炼油装置的建设,于2019年竣工。(信息来源:人民网)
瑞典或将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
5月31日,瑞典能源与工商大臣埃芭·布什表示,瑞典或将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据悉,埃芭·布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匈牙利影响到瑞典进口的欧盟制裁方案,那瑞典就准备自行采取行动,进一步限制和制裁来自俄罗斯的进口,尤其是针对液化天然气。据了解,目前,俄罗斯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占2023年全球进口总量的16%。不过,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经逐渐降低对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的进口。此种背景下,一些欧盟成员国正在酝酿新计划,将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也同样列入禁止名单。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瑞典就曾宣布,欧盟计划在第14轮对俄罗斯制裁中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加入制裁范围内。对此,匈牙利就强烈反对欧盟禁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而若想要全面禁止则需要欧盟成员国一致同意。所以,近日,埃芭·布什才明确指出,如果匈牙利对可能影响该国进口的欧盟制裁予以否决,瑞典或将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信息来源:国际能源网)
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
5月27日,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生产煤矿在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生产、经营、管理环节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大型煤矿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鼓励3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煤矿全面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煤矿。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压舱石”重要作用,煤矿智能化对于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印发建设指南,发布标准化体系,推进试点示范,指导地方和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引领性强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减人增安提效成效显著,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据调度,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2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154个。(信息来源:新华社)
第五届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理事会在京成立
5月31日,第七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的分论坛——第五届全国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报和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以“服务地方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地方电网和配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地方电网和增量配电网作为推动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力量,不仅促进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其中不乏典型案例和创新模式。对此,论坛现场颁发了6项优秀案例,包括: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一企一策”用能服务项目,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2020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连云港徐圩新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辽源矿业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吐鲁番市鄯善石材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文件,旨在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该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管理机制和支撑保障措施,涵盖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例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在重点任务方面,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在管理机制方面,提出了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5项任务;在支撑保障方面,明确了制度标准、价格政策、资金支持、科技引领、市场化机制、全民行动等6项措施。(信息来源:新京报)
欧盟理事会通过削减甲烷排放新规
5月27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一项关于追踪和减少欧盟国家甲烷排放的新法规。这一法规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减碳55%”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实现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至少55%的目标。根据欧盟理事会当天发布的公报,新法规对欧盟各国能源领域监测、报告和核实甲烷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源运营商必须在源头监测甲烷排放,形成监测报告,并接受独立认证机构的检查;能源运营商还必须检测和修复甲烷泄漏等。欧盟各国政府将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能源运营商遵守法规的要求,包括采取后续补救措施。公报说,欧盟进口能源产生的甲烷排放也将被追踪。新法规将引入全球监测工具,以提高欧盟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生的甲烷排放的透明度。
该法规将在公报发布后第20天生效。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以作为高效燃料用于建筑供暖,也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