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

|
【油气市场】 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累产原油突破1亿吨 俄罗斯与欧盟天然气贸易近况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美欧煤电淘汰速度和规模不及预期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

|
【新能源市场】 美国可再生能源巨头警告拜登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自然恢复法》 |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章建华介绍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消费侧转型牵引作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到2023年,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工业、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油品质量实现由国三到国六标准“三连升”,对大气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我们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了30多倍。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约80%。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14亿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累产原油突破1亿吨
6月23日,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于1993年投产,高峰年产原油超500万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目前拥有24座平台,日产原油超8900吨,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表示,1亿吨原油相当于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可供千万级大型城市人口使用约20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绥中36-1油田地处北纬40度冰区,属于较难开采的稠油油田,开采面临冰冻期和原油流动性差的双重挑战,曾被外国专家称为“向21世纪新技术挑战”。技术人员首创注水强采稠油开发技术,在工艺、防砂等方面进行技术引进和革新,攻克了海上稠油开发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俄罗斯与欧盟天然气贸易近况
6月20日,欧盟当天同意对俄罗斯实施第14轮制裁,其中包括禁止转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欧洲新闻台称,这是欧盟对俄制裁中首次针对液化天然气。在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5月,由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量超过美国,为近两年来的首次5月,由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占比为15%,同月由美国供应的天然气占比为14%。报道称这一变化系一次性因素造成:美国一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起火导致美国出口量降低,同时俄罗斯赶在计划于6月进行的设备维护期前加大了通过土耳其的输气量。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约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40%,到2022年底,这一比例下降到了16%,并被美国赶超。(信息来源:新华社)
美欧煤电淘汰速度和规模不及预期
近日,非营利组织“全球能源监测”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煤炭发电能力有所增加,日本、韩国都新建了燃煤发电机组。与此同时,美欧国家淘汰煤电的速度和规模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美国。路透社援引数据显示,今年1—4月,美国煤炭发电量在发电总量中占比仍保持在15%以上,而且单一发电占比高于任何可再生能源。随着夏季到来,美国煤炭发电量将进一步增加。据了解,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在2022年首次超过燃煤发电,但单一发电量仍然无法和煤电相比。目前,煤炭发电仍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6%左右,高于风电的11%、水电的6%、太阳能发电的4%。油价网指出,美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电网零碳排放,但基于化石燃料发电占比高达60%的现状,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完成。2023年,美国天然气发电占比达43%,煤炭发电占比约为16%。显然,煤炭在美国电力行业仍占据重要位置。全球能源监测指出,美国今年将有6—8座燃煤电站退役,比2023年的22座要少得多。由于电网和相关线路老化薄弱,美国大批燃煤电站不得不推迟退役。事实上,美国虽然每年都在淘汰煤电,但部分地区仍然较为依赖煤炭发电,加上数据中心导致电力需求激增,煤炭仍然是相对稳定、可靠的电力来源。据了解,美国有5个州一半以上的发电量仍然依赖煤炭,分别是北达科他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怀俄明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另外,美国东部和南部州的公用事业公司正计划建设新的化石燃料发电装机,甚至有的州已经考虑推迟淘汰煤炭发电时间表,以确保电网稳定和可靠运营。(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在国家发改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超表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还将持续走高,大幅催生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将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李超说,有关部门还将加快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高速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信息服务,印发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探索开展双向充放电应用试点,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落实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信息来源:新华社)
美国可再生能源巨头警告拜登
近日,美国新纪元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库亚娃向该报表示,关税提高了消费者的成本,实现国家清洁能源目标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了不确定性。库亚娃还警告立法者不要将清洁能源政治化,强调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过去10年,新纪元能源公司在一个共和党执政的州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巨头,该州一直反对优先考虑减缓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刺激了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库亚娃说,“如果我们不迎合政治化,真正的经济发展现实以及对客户的真正价值就能够显现出来。” 5月,美国政府宣布对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光伏设备等中国产品大幅提高关税。《金融时报》认为,库亚娃的声明凸显美国内部的抱怨之声。“如果太阳能被认为是一种成本非常不确定的产品,客户就很难承诺使用这项技术。”美国可再生能源运营商因夫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墨菲表示,“我们这里没有本土制造业,为什么要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据路透社14日报道,由173个贸易协会所组成的“美国人支持自由贸易联盟”6日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要求拜登政府再拿出一个月的时间给他们,就美国对华新一轮征税一事发表意见,并称“此举符合公众利益”。《金融时报》援引欧亚集团分析师赫伯特·克劳瑟的话表示,目前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气候政策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紧张关系,“归根结底,在美国的政治背景下,对华政策比气候政策更有卖点”。(信息来源:环球网)
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自然恢复法》
6月17日,欧盟成员国的环境部长在卢森堡举行的会议上投票通过了《自然恢复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自然恢复法》旨在恢复欧盟退化的土地和生物多样性,为该联盟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到2030年恢复至少20%欧盟退化的生态系统;到2040年恢复至少60%,到2050年恢复至少90%。欧盟理事会官网写道,该法规将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并生效,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到2033年,欧委会将审查该法规的应用及其对农业、渔业、林业部门,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根据欧洲环境署的说法,欧盟只有15%的自然栖息地处于“良好”状态,超过80%状况不佳。这也对一些物种造成威胁,例如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的蜜蜂和蝴蝶物种在欧洲已经减少1/3。环保人士曾表示,如果成员国部长们不批准这项法律,欧盟将违反2022年在蒙特利尔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承诺。事实上,欧洲议会已于去年7月投票通过了这一法案,但因各成员国意见存在分歧被搁置了数月。在本月早些时候,在五年一次欧洲议会选举前,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EPP)与其他保守派、极右翼人士和农业组织坚称,法案将破坏粮食安全、加剧通货膨胀并损害农民利益。(信息来源:财联社)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