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
|

|
【油气市场】 英国石油工业需要投资和政策支持 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累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高质量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

|
【新能源市场】 中国中车发布7款新能源机车代表车型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

6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的公告》称,为切实提升绿证核发效率,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定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目前,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可再生能源电力领域设立了绿证交易机制。构建绿证模式,发展绿证经济,对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我国试行绿证制度以来,绿证市场总体向好,初步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较好的绿色电力消费意识。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绿证相关管理工作,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攀升,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后,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供应市场。(信息来源:第一财经)
英国石油工业需要投资和政策支持
近日,英国海上能源公司OEUK发布报告表示,如果得到适当的政策支持,对海上能源的投资可能从165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以上,那么到2030年,英国北海石油产量可能比此前预期多30%。OEUK提到的海上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氢气和海上风电。OEUK表示,通过政策支持,英国石油工业可以提供持久的经济价值,扩大供应链,稳定就业,确保能源安全,与此同时还能实现气候目标。彭博社援引英国油气行业监管机构的预测,英国目前的石油日产量约120万桶,但到2030年,石油日产量将急剧降至70万桶。根据OEUK公布的统计数据,如果投资继续流入英国石油工业,到2030年,英国石油日产量可能比目前估计增加30%。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北海油气运营商需要英国政府的支持。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在能源转型问题上几乎没有分歧,但后者已表示将继续支持油气生产,甚至支持颁发新的油气勘探许可证。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累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
6月2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披露,截至当日,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801.9亿立方米,成为中国首个累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川南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重庆渝西等地区,是中国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石油2006年开始勘探开发页岩气。川南页岩气田培育出中国首口测试产量超百万立方米深层页岩气井——泸203井,在大页1井、资201井新层系取得突破,日产量突破4000万立方米。目前,中国石油在川南页岩气田中深层建成了国内首个“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页岩气田,正建设深层第二个百亿立方米产量页岩气田,新层系正评价准备第三个百亿立方米产量页岩气田。西南油气田相关负责人介绍,800亿立方米天然气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于8个三峡水电站同期发电量产生的总热量,可供日均用气量1立方米的家庭2.1亿户、6.5亿人一年用气。根据预测,到2025年底,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将超过180亿立方米,预计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8%。(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质量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有关要求,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了《关于高质量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改造范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具体范围见附1)保留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65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含以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等为燃料的锅炉),以及全国燃煤自备电厂。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及自备电厂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区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60%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自备电厂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煤炭年运输量10万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使用企业基本完成清洁运输改造;自备电厂基本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区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80%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煤炭年运输量50万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使用企业基本完成清洁运输改造;80%自备电厂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信息来源:中国电镀协会)
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7亿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38.4%;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7%。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43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其中,水电96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94小时;太阳能发电53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风电108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小时;火电176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5小时;核电312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1小时。1-5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389亿元,同比增长62.5%。其中,太阳能发电982亿元,同比增长140.3%;核电269亿元,同比增长66.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400亿元,同比增长10.8%。(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网)
中国中车发布7款新能源机车代表车型
6月28日,在国家铁路局指导下,中国中车集团举办“数智绿色牵引 共创低碳未来”轨道交通装备转型升级——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发布会,7款系列化新能源机车代表车型首次亮相。据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马云双介绍,相比老旧内燃机车存在的“油耗大、排放高、噪音大、舒适性差”等问题,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可实现低碳零碳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马云双表示,该系列机车具有“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3种动力配置,涵盖1000千瓦到2000千瓦多种功率,可全面满足国内外钢铁冶金、矿产、电力、煤炭、港口等企业铁路运输场景需要。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该系列机车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全面减少。据测算,“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机车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约45%、碳氢化物减排约73%、一氧化碳减排约83%。同时,该系列新机车还进行了数智化全面升级,搭载高清视频设备和激光雷达,360度采集环境视觉数据,实时监控运用场景状态,通过自动感知、智能决策、智慧运行,全方位保障机车安全稳定运行。此外,系列化新能源机车采用平台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菜单式”配置、“积木式”组装和柔性化生产。(信息来源:新华社)
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6月28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今年投产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常规水电在建规模约3000万千瓦,双江口、叶巴滩、玛尔挡等电站建设持续推进,金沙江、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已建、在建开发比例超80%,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基本形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呈现大基地化趋势。2023年度,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份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总规模近2000万千瓦。新型储能方面,电化学储能项目实现规模化发展,我国在建最大电网侧储能电站开工;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网)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