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美国通过“核电复兴”法案
|

|
【油气市场】 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投产 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成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电仍是今年迎峰度夏的主力电源 2024年1-5月份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简况
|

|
【新能源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出圈”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弗雷迪”为有记录以来持续最久热带气旋 |
美国通过“核电复兴”法案

近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ADVANCE法案》,为大规模新建核电站、推进新型核电技术商业化铺平道路。由于美众议院此前已经投票通过了这个被称为“核电复兴”法案的提案,目前,该法案只待美国总统签字即可正式生效。多年来,预算超标、进度延误等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核电产业“不能承受之重”,为了重振江河日下的核电产业,美国寻求在政策和监管机制方面给予更多支持。《ADVANCE法案》旨在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包括削减费用和加快审批时间等措施,降低核电开发商的监管成本,带动更多新核电项目落地,推动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开发。这意味着,接下来在美申请新建核电项目将更容易、更快捷。此外,《ADVANCE法案》还为部署下一代核电技术的开发商设置奖励机制,并简化在某些地点建设核电设施的许可流程。业内人士认为,《ADVANCE法案》将推动美国新型核电技术从研发走向商业化,美国核能创新技术公司TerraPower位于怀俄明州价值40亿美元的Natrium核电站将是第一个受益者。目前,这座电站在获得关键许可方面遇到困难。据了解,Natrium核电站于今年6月初破土动工,因为未获得建设许可,仅启动了非核岛部分建设。Natrium核电站设计发电能力345兆瓦,足够约2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高峰需求时发电能力能够提升至500兆瓦,预计最早2030年投产运营。TerraPower公司董事长、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而高效的能源形式,是满足数智化时代能源需求的可行选择。核电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大规模电力供应,契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所需的电力需求。(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投产
7月1日,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顺利投产。中国海油介绍,这是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北部湾首个海上油田岸电项目。该项目为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5G基站“六站合一”,生产水全流程零排放,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为我国能源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示范。 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位于北部湾海域,平均水深约28米,新建2座井口平台,对乌石陆地终端进行改扩建。计划投产开发井43口,其中采油井28口,注水井15口,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油田生产过程会产生生产水和伴生天然气。乌石23-5油田群在乌石终端设置生产水处理站,使用连续四级生产水处理工艺,将上游平台所产含油污水处理达到注水标准后全部输送至海上平台回注地层,实现全流程零排放、零污染。乌石23-5油田群配置天然气一体化处理设备和储罐,可将伴生天然气有效转化为液化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两种产品并储存、装车外输,实现了伴生气的全流程深度有效利用。(信息来源:新华社)
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成
近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近日在江苏盐城全部建设完工,标志着中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项目包含4座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和此次建设完成的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可满足千万户家庭8个月的生活用气,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储罐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关键装备,不仅存储的介质为-162℃的液化天然气,还需经受火灾、爆炸、地震等极端工况考验,设计建造工艺十分复杂。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李峰介绍:“盐城‘绿能港’的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座27万立方米储罐为全球首次建设,储罐高约65米,直径100.6米,可同时叠放3架C919客机,罐容相当于614个标准游泳池大小,可存储1.69亿立方米天然气。” (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煤电仍是今年迎峰度夏的主力电源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当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保持在六成左右,仍是迎峰度夏的主力电源,做好发电用煤保供至关重要。华能上安电厂燃料部运用自主开发的数字煤系统,让带有信息流的“数字煤”成为现实。进入煤场的每一吨煤,都有明确的“身份信息”,煤炭燃料从接卸、存贮至掺配的数据完全可视。“在‘数字煤’系统中,不同热值、不同煤源、不同煤价的煤炭通过数字化算法呈现出不同颜色和不同体积。”华能上安电厂燃料部运行主管李春雷表示,“值班员根据电网负荷和集控值班室的指令,找到最适合的燃料进行多煤种掺配实现‘点菜式’上煤。尤其在顶峰压谷需要快速响应的时段,这个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精准上煤。”在煤场数字化平台系统加持下,华能上安电厂可实现1小时内进行精准煤种置换,在满足机组顶峰压谷的同时大大降低燃料成本。截至6月26日,该电厂煤场利用率100%,始终维持高库存;煤电机组处于优良状态,可调容量100%。中国大唐也总结运用了近年迎峰度夏储煤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大负荷“先南后北”鲜明特点,明确分区域库存控制节点目标,实施“分区轮动”错峰采购,加强与相关方的协调,实施厂内外电煤联储联备,提前完成迎峰度夏储煤1700万吨目标。华润电力锦州公司全力攻坚反季节储煤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反季节储煤时期电煤接卸的可靠性、效率性,实现平均卸车时间3.8小时/列,比铁路规定的标准卸车时间(6小时)减少1.2小时,总库存动态存煤高达32万吨,全部实现燃煤接卸“零延误”。(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4年1-5月份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简况
7月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317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0.4%。5月份,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45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6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数据显示,1-5月,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81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含绿电、电网代购)电量合计为17790亿千瓦时,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合计为405.8亿千瓦时。5月,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6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含绿电、电网代购)电量合计为3556.2亿千瓦时,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合计为83.7亿千瓦时。1-5月,国家电网区域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38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南方电网区域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4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蒙西电网区域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9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网)
压缩空气储能“出圈”
近日,山东肥城国际首套300兆瓦/1800兆瓦时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据了解,该电站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建设规模为300兆瓦/1800兆瓦时,工程总投资14.96亿元,充满电后可实现连续放电6小时,年发电量约6亿度,在用电高峰可为20万—30万户居民提供电力保障,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9万吨。(该电站可以在其他地区实现复制,快速推进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应用推广,并且该电站能够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形成合理稳定的长期收益,有助于在示范应用中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过去十几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的装机规模已经从千瓦向兆瓦级、百兆瓦级发展,随着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并网发电,压缩空气储能呈现快速产业化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规模化建设应用的新局面。据了解,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从1.5兆瓦到10兆瓦再到100兆瓦,系统每一次的规模放大,都有新的设备及系统难题需要攻克,需要重新研发。在纪律看来,此前建成运行的小规模电站作为阶段性成果,更多是技术积累,真正发挥压缩空气储能优势、适合市场推广的主要是百兆瓦级以及更大规模的系统。(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弗雷迪”为有记录以来持续最久热带气旋
7月2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热带气旋“弗雷迪”为有记录以来持续最久的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达36天。去年2月至3月,“弗雷迪”从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岸起始,跨越印度洋海盆,抵达非洲南部,给受灾最严重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对“弗雷迪”轨迹长度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核实。该委员会确认,热带气旋“弗雷迪”在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的持续时间为36天,创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新纪录。此前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纪录由1994年的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约翰”保持。对其持续时间的重新分析显示,“约翰”在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的持续时间为29.75天。(世界气象组织的分析还显示,“弗雷迪”在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的轨迹长度为12785公里(±10公里),仅次于“约翰”的13159公里(±10公里)。专家委员会成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热带气旋和卫星专家克里斯·韦尔登在新闻公报中说,“弗雷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热带气旋,不仅是因为它的持续时间,还因为它在多次与陆地相互作用后仍能继续存在。世界气象组织说,“弗雷迪”在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和莫桑比克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马拉维报告超过1200人死亡或失踪,2100多人受伤。莫桑比克有130多万人受灾,180多人死亡。在马达加斯加,“弗雷迪”第一次和第二次登陆造成近20万人受灾。根据相关模型测算,“弗雷迪”造成的损失估计达4.81亿美元。(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