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巴黎奥运会减少50%碳排放量
|

|
【油气市场】 东欧两国拒绝欧盟提出的原油进口替代方案 优化天然气利用推动能源转型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 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
|

|
【新能源市场】 我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山西出台方案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巴黎奥运会减少50%碳排放量
近日,巴黎举办2024年奥运会,主打绿色、环保与可持续理念,比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碳排放量的平均值减少50%,成为巴黎奥组委对世界的承诺。巴黎奥运会组织者承诺,通过重新利用历史建筑、增加自行车道、甚至在塞纳河上安装太阳能板,来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力图创造一届环保奥运。巴黎奥运的环保行动计划旨在将环保理念与体育精神紧密结合,为全球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赛事典范。据悉,本届奥运会大部分项目都在现有场馆及临时场馆举行,新修建的场馆仅有三个。奥运村充分利用已有建筑设施,包括将影视基地改造成有3200个座位的超大餐厅,电影工作室改装成运动员训练室,利用当地医学院资源组建综合诊所等。为充分节能减排,同时基于历史天气特点,法国人也没有在奥运村安装空调。在奥运村换乘大厅上方,安装了一个太阳能光伏临时顶棚,这个顶棚不仅能为运动员遮阳,还能给附近的建筑物供电。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将变为提供3000间房屋的社区。巴黎奥运会的关键遗产之一是让更多法国人运动起来,自2019年以来,巴黎奥运会已带动超过50000个与体育相关的项目。为了让更多人“绿色出行”,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新建了长达400公里的奥运自行车道,以实现“100%可骑行”目标,配备了4.6万台共享自行车,部署了2.7万个自行车停车位,其中1万个车位和部分自行车道将永久保留,作为奥运遗产长期为节能降碳助力。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总监萨鲁瓦表示:“巴黎奥运会是第一次与我们的战略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议程》保持一致的奥运会,它为法国及其他地区的体育赛事设定了新标准,并为未来的体育赛事组织者提供了务实的工具箱。”(信息来源:新华社)
东欧两国拒绝欧盟提出的原油进口替代方案
8月2日,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宣布,拒绝欧盟提出的用克罗地亚输油管线进口原油的替代方案,并称欧盟的这一方案“不可靠”。由于乌克兰暂停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从乌克兰领土过境运输,导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无法从卢克石油公司接收石油。近期两国一直就此事与乌克兰、欧盟等有关各方进行交涉。针对此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提出的交涉,欧盟委员会8月1日表示,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海输油管道的冗余运力足以为两国提供产自其他国家的原油,以补齐两国目前的原油缺口。欧盟方面还表示,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会立即受到威胁,两国应“积极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多样化的目标”。面对欧盟委员会给出的这一“解决方案”,匈斯两国立即表示拒绝。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克罗地亚将原油过境价格提高了五倍,克罗地亚不是一个“可靠的”原油过境国。斯洛伐克外长布拉纳尔同样表示了对欧盟方案的不信任,他在声明中表示“未来原油的价格和运量都无人知晓”。今年6月,乌克兰加强了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暂停该公司石油从乌克兰领土进行过境运输。在此之前,“友谊”输油管道的南部支线每月可输送超过110万吨的俄罗斯原油,其中90万吨供给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优化天然气利用推动能源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前不久修订印发的《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以其灵活高效的特性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可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办法》结合国内外行业形势变化,以“规范天然气利用,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促进节约使用,保障能源安全”为目标,以更加强调市场导向、融合发展以及民生保障为抓手,优化调整天然气利用方向及对应政策举措,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当前,天然气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天然气市场将为我国天然气产业优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这对天然气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提出更高要求。天然气要从替代高碳高污染燃料为主拓展转向替代高碳能源与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并重,主要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近中期作为替代存量煤炭、石油等的主体品种;二是成长为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伙伴;三是发展为培育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支撑。还要注意到,天然气利用更加强调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重超过37%,其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对天然气发电等灵活调节和支撑电源提出了较为迫切的需求。与各类储调方式相比,天然气发电具有灵活、高效、清洁、低碳等优势,可作为近中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基于这些特点,应鼓励优先发展调峰气电、天然气热电联产等,并允许因地制宜建设各类气电项目(煤炭基地内除外),这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还应鼓励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形成协同作用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带燃气补燃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等,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融合发展。(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情况。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有所下降,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2.7亿吨,同比减少3900万吨。其中5、6月份我国水电出力大幅增加,风光发电快速增长,火电发电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7.4%,带来耗煤量大幅减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全国煤电装机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7亿千瓦,占比达到90%以上;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由319克标准煤下降到301.6克标准煤,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与超低排放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来源:央视新闻网)
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
7月29日,国家电网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将为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起甘肃武威,东至浙江绍兴,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区,线路全长2370公里。在甘肃武威和浙江绍兴分别建设两座换流站,工程总投资约353亿元。工程落点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大省,电力需求增长旺盛,这条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将提升供电能力800万千瓦,有效提升浙江电力保供能力。据介绍,该工程是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能大幅提升大电网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建成后,每年可从甘肃向浙江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电量。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部技术处处长张进介绍,针对新能源大规模送出消纳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牵头组织研发了±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控制灵活,对新能源大基地送出的适应性强,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其中公共桩312.2万台,私人桩712.2万台,公共桩额定总功率超过1.1亿千瓦,保障了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约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今年“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单日充电量创历史新高。为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城际充电网络,国家能源局持续加密充电设施点位布局,截至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2.72万台充电桩,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国家能源局组织部分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省份已将充电设施布局至所有乡镇,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下乡。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推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信息来源:新华社)
山西出台方案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7月31日,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关于《太原市落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起草背景及主要内容。发布会上,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杨继生表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结合太原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近期,该《实施方案》将以太原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为: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山西省下达太原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2024年、2025年目标任务;争取性指标是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10位,各县(市、区)、各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稳定前移。《实施方案》提出10方面重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动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压实各方治污责任。《实施方案》从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推进燃煤设施整治、深化工业炉窑治理、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等方面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39项重点工作任务。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太原市优良天数108天,优良率为59.3%,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重污染天数2天,比去年同期减少3天。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18,同比下降0.4%。(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期供稿: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