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电算协同行动计划》

【低碳转型要闻】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电算协同行动计划》


油气市场

乌克兰将从明年1月1日起停止俄石油和天然气过境运输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天然气储运基地建成


煤炭与电力市场

五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全球最大规模高压直挂储能项目并网投运


新能源市场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超5000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发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编制大纲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十年来中国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




低碳转型要闻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电算协同行动计划》                            

8月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电力算力协同暨电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交流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能源局,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贵州电网公司、数字电网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共同发布《南方电网电算协同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大幅增加,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过去几年年均增速保持较高水平;智算规模也占据了显著份额。值得注意的是,算力是高耗能产业,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算力是必然选择,电算协同发展成为了必由之路。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指出,电力与算力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融合性。未来,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质提速,算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还将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互动提供强大支持。龙云进一步表示:“特别是在贵州、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电价洼地和新能源富集地,算力的高价值愈加凸显。同时,算力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且充裕的电力供应,电力成本已成为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为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发挥海量电力终端广域分布优势,构建“电算协同+电力鸿蒙+通感算控+边缘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发挥电力保障促进作用,拓展算力服务范围边界,南方电网公司围绕三大方向出台《行动计划》,并设置10项重点:一是创新突破电算能耗模型、通感算一体高速通信、算力计量、电算协同定价交易和结算等协同规划、协同建设、协同调度、协同交易“4”类关键技术;二是孵化高效能算力服务器等绿色高效算力设备,以及电算协同调度交易平台“2”类关键产品;三是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数据中心集群、电算协同区域数据中心集群、大范围协调互济算力网、跨行业电算协同等“4”个工程示范,构建电力算力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电力与算力安全、稳定、高效、绿色、经济运行水平,引领绿色算力产业变革。《行动计划》将加速构建电力与算力协同规划、建设、调度、交易的新基建模式,以“充裕瓦特”支撑“规模比特”,以“高效瓦特”助力“能效比特”,以“清洁瓦特”催生“绿色比特”,进一步推动电力与算力深度融合,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油气市场


乌克兰将从明年1月1日起停止俄石油和天然气过境运输

当地时间8月30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将从明年1月1日起停止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境运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天然气公司之间关于向欧洲转运天然气的合同将于2024年底到期,乌克兰方面近期多次表示不会延长这一合同。受该消息影响,荷兰TTF天然气期货、英国天然气期货等价格有所上扬。今年5月,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近两年来首次超过美国天然气,俄罗斯重新成为欧洲天然气最大供应国。根据安迅思公司数据,5月,欧洲联盟国家、英国、瑞士、塞尔维亚、波黑以及北马其顿的天然气总供应量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占15%;美国天然气占上述地区供应量的14%,为2022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据证券时报,外媒报道,俄罗斯新闻发言人8月28日表示,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过境协议到期后不获延长,欧洲消费者将不得不从明年开始支付“更高的天然气价格”。此前,乌克兰官员曾多次表示,乌克兰不会参与延长协议的谈判。基于此,欧盟委员会则表示,欧盟将通过寻找替代供应来应对失去过境运输的影响。俄罗斯新闻发言人还表示,如果乌克兰拒绝延长目前的协议,俄罗斯可能会寻求其他天然气运输路线,例如正在商议中的土耳其天然气枢纽。(消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天然气储运基地建成

8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建造完工,标志着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全面建成,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金湾“绿能港”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包括一期3座1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和二期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总罐容达183万立方米,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投产后,金湾“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将达7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可满足3000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气需求,可发电500亿度。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部经理沈柏任称,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将与荔湾3-1、惠州21-1、番禺30-1等海上气田形成互补,供气覆盖广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能源安全。(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煤炭与电力市场


五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8月30日,为深入贯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商务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方案,各地需统筹运用好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相关资金,对主动交回个人名下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新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特别是针对交回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将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同时,方案鼓励享受补贴的消费者优先购买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合格新车。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并自主确定支持金额、方式及起始时间等细节。(信息来源:新浪科技)

全球最大规模高压直挂储能项目并网投运

8月26日,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华能海南州15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顺利并网并实现满功率运行。该项目由华能青海分公司投资开发、华能清能院研发承建,总装机容量150兆瓦/600兆瓦时,位于海拔3000米的青海省海南州,是华能青海分公司3个新建新能源项目电网侧共享储能项目。项目整体采用了由清能院牵头研制的35千伏高压直挂储能技术,单机容量达25兆瓦/100兆瓦时,充电一次可储存60万千瓦时电量,可单机独立接受电网调控,具有电压等级高、单机容量大、交直流并联数量少、通讯层级少等特点,无需工频变压器,在提升电池容量利用率、降低电池并联安全风险的基础上,系统效率提升4%~6%,可实现10毫秒内快速响应。此外,为适配青海特殊环境,项目重点对高海拔下的绝缘和电气间隙进行了修正,确保高海拔条件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项目投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电站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电力辅助等服务,进而有效提升电网质量和电网安全水平(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新能源市场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超5000万千瓦

8月30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共同发布了《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439万千瓦。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已投运规模达到5094万千瓦,约占全球抽水蓄能装机的28.1%,位列全球首位。已建、在建及核准待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约2.3亿千瓦,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在建规模也跃升至亿千瓦级。抽水蓄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能源局发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编制大纲

8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其中指出,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电网企业,综合考虑风能资源条件、电网建设情况及村集体收益情况,明确“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项目的实施条件,在风能资源条件和接网条件较好,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求较大、迫切性较强的行政村优先试点。根据试点条件,以村为单位选取试点对象,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试点项目规模不超过20MW。(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十年来中国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

8月29日,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十年来,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李创军表示,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创新行动,能源消费方式加快转变。中国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提效,坚决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当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十年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6%,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均降幅达9%以上。2023年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较2013年下降约19%。李创军表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十年来,煤炭消费比重累计下降了12.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翻了一番多,电气化水平提高约7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风光发电量超过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绿电。油品质量实现了从国三到国六标准的“三连升”。使用天然气的人口增加了3亿,达到了5.6亿人。核能供暖、核能供汽等成功试点应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