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美国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

|
【油气市场】 西气东输四线首段工程建成投产 国家能源局: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 增幅位列国网首位
|

|
【新能源市场】 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发展项目正式并网 国内最大海上风电并网发电 国家级海上风电基地进入安装调试期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
美国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美国联邦官方网站21日发布公告称,应路创电子公司的要求,美国商务部当天启动变更情况审查,“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美商务部邀请相关各方发表意见,所涉产品为某些小型、低瓦数、离网晶硅光伏电池(CSPV)等。根据公告,2015年,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令。2024年8月,路创电子公司作为涉案商品的美国生产商、进口商和出口商,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751条和有关规定,请求部分撤销这些命令。路创电子公司还附上了美国太阳能制造联盟的一封信,该联盟是此次程序中的美国利益相关方,表示不反对路创电子公司提出的部分撤销命令的建议。没有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有关请求提出反对意见。美国商务部根据路创电子公司提交的信息以及美国太阳能制造联盟的不反对信,认为有足够的依据进行审查。后续美国商务部将开始为期14天的公众意见期。有评论认为,这一请求如果顺利通过,将对中国特定小型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信息来源:环球网)
西气东输四线首段工程建成投产
日前,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建成投产,全长583公里,这也是西气东输四线投产的首段工程,年设计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据介绍,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沿线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管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和鄯善县,夏季最高气温超47摄氏度;途经“百里风区”,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近140天,局部地段阵风超过12级。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创新应用多项先进技术克服挑战。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首次采用管径1219毫米、厚度33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提升大输量长输管道在复杂地区应对地震变形的能力;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18米加长管,与使用常规钢管相比,环焊缝数量减少约1/3。与此同时,新疆段全部站场和阀室均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超3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62吨。(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能源局: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2024-2025年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专题会议中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全国天然气消费保持中高速增长。会议研判了采暖季供需形势,预计供需形势平稳,供应总量和尖峰保供能力总体有保障。冬季天然气安全保供,各大能源央企是“主力军”。当前,各能源央企均在积极筹措资源,签足签实合同,保障民生用气安全稳定供应。中国海油充分利用进口LNG(液化天然气)与国产气互保互供优势,持续做好船舶运输及接卸,中高位罐存进入冬季。中国石化持续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高效推进国内气田开发,在供暖季来临前还提前布局,新投用4座LNG储罐,新增储气能力5.8亿立方米,可满足770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7亿千瓦,同比增长48.3%;风电装机容量约4.8亿千瓦,同比增长19.8%。1—9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61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6小时。1—9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959亿元,同比增长7.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982亿元,同比增长21.1%。(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网站)
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 增幅位列国网首位
10月22日,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新疆电网售电量达到1553.58亿千瓦时,突破1500亿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20.19%,增幅位列国家电网公司27个网省公司首位,持续保持高增长。售电量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的显著增长,反映出新疆经济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随着新疆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支持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中草药)、优质畜(禽)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的发展,“九大产业集群”用户累计售电量379.1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8.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9%。售电量大幅增长的背后与新疆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密不可分。(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发展项目正式并网
10月24日,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发展项目——中国大唐新余二期2号机组正式并网。至此,装机容量2台100万千瓦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全容量投产发电。中国大唐新余二期2号机组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由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配套25万千瓦光伏电站对外送电,白天光伏和达到洁净排放标准的煤电共同发电,夜间煤电通过调峰补足光伏发电的缺口,实现清洁煤电与光伏协同发展,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项目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约95亿度电量,可满足约3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据介绍,这套机组与传统的一次再热煤电机组相比,循环效率更高,煤耗更低。(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内最大海上风电并网发电 国家级海上风电基地进入安装调试期
10月26日,国内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U场址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不需要国家补贴,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投运后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140万吨,减少灰渣、一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约425万吨。10月24日,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期。该基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由国家电网、中国华电、中国电建等单位共同投资建设,计划2025年实现投产上线。基地将集仿真分析、运行测试、特性评价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身,将有力提升我国海上风电基础研究和试验能力。(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蒂姆·古尔德表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中国有力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显著降低,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能源转型进程。去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电气化进程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动载人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源市场变化本身就代表了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古尔德认为,中国带动了全球能源市场逐渐向清洁能源领域转变。他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规模化投资和技术示范效应,有效降低了可再生能源技术门槛,便于很多国家以较低成本获取清洁能源技术。古尔德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他表示,随着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中国贡献将继续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