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

|
【油气市场】 俄宣布终止过境乌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服务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内蒙古: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西电入浙”特高压输电工程2024年度累计输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

|
【新能源市场】 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创新高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1月2日,《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发布(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强化规划管控、厉行节约集约、优化用海审批、坚持生态用海等4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以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切实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通知》指出,推进深水远岸布局,属于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的,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近岸区域水深超过30米的,风电场离岸距离还需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30千米的,风电场内水深还需不少于10米。离岸距离按照海上风电场外包络线与大陆(含海南岛本岛和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驻地的海岛)海岸线最近距离计算,水深以最新海图所示风电场内的最浅水深为准。(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新京报)
俄宣布终止过境乌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服务
当地时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表声明称,因过境协议到期,自莫斯科时间1月1日早8时起终止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声明说,由于乌克兰方面多次明确拒绝续签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协议,公司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已不能继续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同日,乌克兰能源部在社交媒体“电报”发文说,基辅时间1月1日早7时,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乌克兰停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送服务。乌方就此已向国际伙伴发出正式通知。乌总统泽连斯基日前表示不再延长与俄方相关协议,引发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欧盟成员国对于能源供应的担忧。(消息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
1月3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对外发布,作为我国东部第一大气区,大庆油田2024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底气。大庆油田承担着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以及民用、商业等天然气供应。6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折算油气当量478.09万吨,可满足3900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气需求。今后,大庆油田将实施气田“挖潜扩容”行动,确保高水平开发、可持续上产,为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1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称,内蒙古加快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内蒙古新增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08万千瓦,同比增长246%,累计建成装机达到103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区,跃居全国第一。2024年,内蒙古新型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储能项目充分利用,在平衡电力系统运行和消纳新能源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在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在建、拟建项目还涵盖了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熔岩储热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西电入浙”特高压输电工程2024年度累计输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1月3日,“西电入浙”特高压输电工程2024年度累计输电量达1025亿千瓦时,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有效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保障了浙江电力稳定供应,为浙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浙江通过“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有效缓解了省内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以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为例,三大“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最大输送功率约占浙江社会用电最高负荷的20%,日输电量最高达5.39亿千瓦时,刷新单日送电量历史记录,有力保障了浙江夏季电力的可靠供应。2024年12月23日,浙江冬季全社会用电负荷首次超过1亿千瓦,达到1.01亿千瓦,创冬季用电负荷历史新高。(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12月30日12时,随着第二批“沙戈荒”项目哈密玉山风电场并网,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3亿千瓦,突破1亿千瓦大关(风电装机4364万千瓦、光伏装机5666万千瓦),占到全疆电力总装机的55%,成为第一大电源,位居全国第四,是“十四五”初装机规模的2.8倍。据了解,截至12月30日,新疆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3557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纪录不断刷新,见证了新疆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新疆电网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创新高
1月2日,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发布报告称,2024年德国62.7%的电力生产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一比例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共生产了275.2太瓦时电力,同比增长4.4%。风力发电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占总发电量的33%;光伏发电为第二大可再生能源来源,占总发电量的14%。光伏发电量较2023年大幅增长18%,这得益于安装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关闭,核电产量在2024年首次降为零,这部分电力需求已由可再生能源发电完全替代。但随着煤电产量大幅下降,德国加大了从欧盟其他国家进口电力,2023年首次出现电力进口多于出口的情况。德国正在逐步实现其“能源转型”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此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如何平衡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电力需求的稳定性,仍是未来面临的普遍挑战。(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12月30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