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四部门发布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
|

|
【油气市场】 俄罗斯打击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地面基础设施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开建 电力行业首个类脑计算平台及智能体发布
|

|
【新能源市场】 甘肃与7个省市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电量426.77亿千瓦时 海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领跑全国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际能源署: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在2025年达新高
|
四部门发布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

1月16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共15项。《清单》涵盖钢铁、铁合金、乙烯、水泥、石灰、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岩(矿)棉、铅锭、锌锭、工业硅、阴极铜、锂离子电池、移动通信手持机等产品。对于电解铝等已发布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不再推荐团体标准。《清单》在《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旨在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低碳水平,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扩大低碳产品供给,促进绿色消费,促进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俄罗斯打击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地面基础设施
1月15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击中了位于乌克兰的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的地面基础设施。俄国防部称,此举是针对乌克兰使用美制和英制武器对俄领土纵深发动的袭击,以及其试图攻击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盖-科德佐尔村的“俄罗斯”压缩站以破坏“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供应的行为。俄外长表示,美国对乌克兰方面针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开绿灯,这是因为他们计划继“北溪”天然气管道之后,再使“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失效。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损坏使俄罗斯向国际市场供应天然气量减少,美国是直接受惠者。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46%,较2021年增长近一倍。到2024年欧洲市场份额已占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的55%。(消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月15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断隆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柯坪断隆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盆山结合带,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新疆部署建设的大型油气资源接续基地之一。调查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发现了柯坪-温宿长达180千米长的油气富集区,已引领带动9家企业在该区投入超过60亿元,开展油气勘探并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基本建成百万吨产能油气生产基地。我国中西部盆山结合带油气地质资源量约190亿吨油当量,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开建
1月14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在江苏启动建设,旨在将省内海量居民家中的大功率智能电器整合进云端虚拟能量池,配合新能源发电特性开展灵活调配,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此次开建的虚拟电厂,依托江苏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将空调、热水器等分散的家用电器聚合在虚拟能量池中。在新能源满发或不足期间,特别是夏冬季用电高峰期,居民可通过能量池的邀约,主动参与错峰、避峰用电。据统计,江苏范围内仅在线居民智能电器设备就超700万台,潜在可调节负荷资源达900万千瓦。(信息来源:新华社)
电力行业首个类脑计算平台及智能体发布
近日,记者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日前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个类脑计算平台及智能体,并推出跨域异构融合及本地分布式训练算力网络。电力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平台采用大脑多脑区分工机制,摆脱模型对大计算量、大数据量和大参数量的依赖,提升电力场景的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平台含4320万个人工神经元和43.2亿个突触,支持多种神经网络的高效计算,具备跨终端、多任务一体化能力,利用类脑视觉相机可实现百微秒级异常检测,大幅提升设备健康评估精度。跨域异构融合及本地分布式训练算力网络能够实现算力资源的全面管理、监测、调整与控制,支持大小模型协同进化及推理加速。(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甘肃与7个省市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电量426.77亿千瓦时
1月17日,从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甘肃与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四川、重庆、陕西7个省市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电量426.77亿千瓦时。其中,2025年99.66亿千瓦时,交易规模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位。据悉,目前甘肃全省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400万千瓦,占比突破64%,发电量占比突破35%,新能源主体地位基本确立。2024年6月,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成为国家电网系统内首家全链条完成省内绿电交易组织的交易机构,引导全社会形成主动消费绿色电力的共识,助力“双碳”目标落地。2024年,甘肃绿证交易量2274.5万张,同比增长19.73倍;省内绿电交易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倍,绿证交易量26.67万张,同比增长16.32倍;省间绿电交易11.06亿千瓦时。(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海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领跑全国
1月14日,记者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处获悉,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2024年再创佳绩,在新增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8.2%,市场渗透率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居于首位,保有量占比则排名第二。据统计,2024年海南推广新能源汽车12.2万辆,同比增长17.7%。其中,在以旧换新、市县促销等政策激励下,2024年12月单月推广新能源汽车1.76万辆,在新增车辆中的占比达65.52%,创多项历史最好水平。海南省自2020年起已连续多年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综合补贴措施。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同时,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较上年增长6.7%,持续领跑全球。(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能源署: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在2025年达新高
1月16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称随着投资增加、新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核能发展将加速,全球近420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新高。据报告介绍,全球正在建设的核电新装机容量超过70GW,为过去30年来的最高水平之一,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扩大核能在其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全球在建核电项目中,中国占大多数。目前核电占全球发电量的近10%,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排放电力来源。报告强调,核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新项目的发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规模较小,建造速度更快,引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报告认为,政府在迈向核能新时代具有主导作用。政府需要采取广泛的措施,包括建设强大而多样的供应链、培养熟练劳动力、支持创新、引入投资去风险机制以及直接财政支持、制定有效透明的核安全法规与废物管理规定。(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