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低碳转型要闻】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油气市场

9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再创历史新高

五大国际石油公司2024年利润下滑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炭开采加速向深部进军

2025年新疆计划建设超高压电网项目41个



新能源市场

国家电网:首破5万亿!新能源占比首次过半!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装车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内首个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完成顶峰试运




低碳转型要闻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方面,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稳步提升。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发展质量效益方面,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保持合理水平。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光伏治沙等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油气市场


9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再创历史新高

2月27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获悉,截至2月25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900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大幅提升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北段正式投产,2024年12月2日全线贯通。首年输气量约50亿立方米,此后逐年增供。(消息来源:新华社

五大国际石油公司2024年利润下滑

近日,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相继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全年财报。整体来看,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全年净利润合计约1022.7亿美元,同比锐减204亿美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约17%。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石油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更预示着行业内部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的业务表现一定程度上受2024年全球炼厂炼油利润率缩水影响。全球炼油能力提升与石油需求疲软矛盾显著,直接导致炼油产品供过于求,进而压缩了炼油利润率。关税政策与能源转型双重影响下的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炼油业务的利润空间。尽管国际石油公司炼油业务的利润大幅缩水,但以油气勘探与生产为主的上游业务仍是石油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可再生能源业务汇报则微乎其微。对此,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计划缩减对低碳业务的投入。这种战略调整反映了全球气候治理存在的一个核心矛盾——尽管气候变化风险在数十年间不断累积,但投资者更关注短期盈利。石油公司们在传统业务与低碳转型之间的摇摆,正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上述一系列现象均预示着全球能源版图的重新布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转型浪潮中,政策导向、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将成为引领变革的关键力量。把科技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或许是危机中最笃定的答案。(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煤炭与电力市场


煤炭开采加速向深部进军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毅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煤炭可采储量1431.97亿吨,浅部煤炭资源存量正逐渐枯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煤炭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才能夯实能源兜底保障基础、增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我国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中,埋深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量占比为19.97%,埋深1000—2000米为21.08%,而埋深2000—4000米的煤炭资源占比则高达58.95%。深部开采面临矿井突水、瓦斯涌出、支护、冲击地压、高地温等问题,存在诸多挑战。此外,伴随浅层煤炭开发进入后期,浅部剩余资源位置分散,机械化效率随之降低,导致单位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传统综采设备对这些不规则煤层的适应性较差,部分矿井的资源回收率甚至不足50%。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在地球深处安全采煤,仍是必须回答的课题。(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新疆计划建设超高压电网项目41个

2月24日,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新疆将新建、续建超高压电网工程41项,较2024年增长50%,创历史新高,新疆电网建设进入“大规模、高强度、高质量”的新阶段。截至目前,新疆主网共有750千伏变电站31座,线路92条,总长12705千米,形成“内供五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2025年,新疆超特高压电网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增质,计划新开工建设克拉玛依、塔额等20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续建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1项,计划投产南疆环塔、库车—阿拉尔—巴楚等15项750千伏工程。按照规划,“十四五”末,新疆电网将升级为“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主网架格局,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新能源市场


国家电网:首破5万亿!新能源占比首次过半!

2月25日,记者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市场化交易电量为5.02万亿千瓦时,历史首次突破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省间交易电量1.51万亿千瓦时,历史首次超过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新能源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769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14684亿千瓦时的51.8%,历史首次超过一半。市场化交易成为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手段。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披露,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完成绿电交易1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绿证交易1.76亿个,同比增长超6倍。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市场用户超过65万户,较2015年增长超过20倍,其中分布式电源、充电桩、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超4000家。(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装车

2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相比较当下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充电速度更快等优势。2024年是中国全固态电池的里程碑年份,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申请的全固态电池专利快速增长,是日本的三倍。同时,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目标是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每公斤400瓦时。专家预计,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开始时间是2027年—2028年,2030年完全可以实现量产。(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内首个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完成顶峰试运

2月24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由该集团河北公司龙山电厂建设的600兆瓦机组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成功完成满容量顶峰试运,机组顶峰负荷稳定达到650兆瓦,各项参数表现正常。该项目位于河北邯郸,总投资3.2亿元,是国内首个采用多源抽汽—配汽调控技术的大规模抽汽熔盐蓄能项目,旨在提高电网调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此次试运行验证了项目技术可行性。该项目投运后,龙山电厂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0兆瓦,顶峰能力增加30—60兆瓦,机组深调期间可实现边储边放,最大供汽量达230吨/小时。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环保的新型储能方式,火电耦合熔盐储能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项目成功实施后,每年将消纳新能源约5.2亿千瓦时,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