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标准立项指南


【低碳转型要闻】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标准立项指南



油气市场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油气产量达1.5亿吨

国际能源署:美关税政策导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下降



煤炭与电力市场

全国首例跨经营区绿电交易成功落地

世界坝体最高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新能源市场

华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年产能力提升至5100吨

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接电成功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欧盟气候机构:全球海冰覆盖范围创历史新低




低碳转型要闻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标准立项指南

3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的通知发布,围绕能源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需要,明确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立项重点方向和工作要求,重点方向包含电力市场、电力系统、新能源(风电、光伏、光热),新型储能等。《指南》共包含8大领域,168个重点方向。对比2024年情况来看,增加了2个领域,41个重点方向。立项重点立足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和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业标准计划;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重点方向的行业标准计划。在电力领域方面,增加了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绿色低碳系统、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电力市场运行等相关标准。新增两大领域主要包含绿色液体燃料、能源碳管理、能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重点方向。(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油气市场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油气产量达1.5亿吨

3月1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塔里木油田,已累计从6000米以下地层采出油气1.5亿吨油气当量,相当于去年全国油气产量的37%。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超深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在油气开发中,国际上一般将埋深超过4500米的地层称为深层,而埋深超过6000米被称为超深层。今年前两个月,塔里木油田加速超深层油气开发,从中采出油气当量突破300万吨,超深层油气产量逐日增长,成为增储上产主力。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老油田储量递减、开采难度加大,我国新增油气的储量主要来源于深层。目前,塔里木油田在天山南麓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已建成五个深层、超深层石油、天然气主力产区。(消息来源:光明网)

国际能源署:美关税政策导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下降

3月13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最新一期《石油市场月度报告》,称由于美国威胁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给宏观经济带来下行风险等影响,将其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增长的预期下调至略超100万桶。调整后的日均需求量比上月的预测数据少7万桶,为1.039亿桶。报告指出,美国新征关税将构成2025年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阻碍。“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且不够明晰,加上潜在的报复与升级风险,导致不确定性剧增。”供应方面,报告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均产量将比2024年增加约150万桶,超出日均需求量约60万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正在大幅增产石油,“预计将成为2025年最大的石油供应增长来源”。另外,报告指出,美国针对俄罗斯、伊朗石油的最近一轮制裁措施似乎未显现效果。报告发布当日,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7美元,收于每桶69.88美元,跌幅为1.51%。(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煤炭与电力市场


全国首例跨经营区绿电交易成功落地

近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功开展广西、云南送上海的3月月内绿色电力交易,实现了跨经营区绿电交易机制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次交易成交电量5270万千瓦时,其中风电占比78%,太阳能发电占比22%,上海石化、巴斯夫、科思创、腾讯、特来电等30家企业,以及华能集团、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广核等发电集团下属29个新能源项目参与了本次交易。自3月10日起,连续22天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将绿电输送至上海,以满足当地绿电需求。下一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将结合试点开展情况,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持续研究完善跨经营区联合机制,探索开展全国范围跨经营区多省份互送的绿电交易,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贡献更大力量。(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世界坝体最高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3月10日,世界坝体最高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3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包含已投运的1、2号机组在内,该电站首批3台机组全部投运,当前并网发电容量达67.5万千瓦,长三角地区再添一大型清洁能源“调节器”。该电站上水库大坝高达182.3米,是世界坝体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发挥着调峰、调频等作用。电站在用电低谷时把水从下水库抽往上水库,变成势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将势能转化为电能送入电网,实现“水往高处走,电从空中送”,被比喻为电网的“充电宝”。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安装6台22.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今年底全部机组投运后,年抽水电量1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13.5亿千瓦时,发出的电能可满足约3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信息来源:央广网)

新能源市场


华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年产能力提升至5100吨

3月11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日前正式投产,每天可生产纯度为99.999%的氢气15吨,年产能力达5100吨,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极大提升了区域氢能源供应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该项目以裂解装置和苯乙烯装置副产氢气作为原料,通过变压吸附、分离工艺后产出纯度达99.999%的高纯氢气,可供燃料电池直接使用。整个项目具有占地面积小、动力消耗低等优点,生产过程工艺操作上实现了一键控制、即产即用,生产出来的氢气将持续供应广州、佛山、香港等地。(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接电成功

近日,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宋晚村的姜桥制氢厂接电成功。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是目前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是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4.37亿元,将形成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氢储运加、氢能源车辆采购与运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各个环节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对推动大冶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10月,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氢能强省建设。力争到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千亿元。(信息来源:央广网)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欧盟气候机构:全球海冰覆盖范围创历史新低

近日,欧盟气候检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全球海冰覆盖范围在2月初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今年2月也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三高的2月。报告显示,全球海冰覆盖范围在2月初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后,在该月剩余时间内一直保持在2023年2月的记录值以下。2月的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比同期平均水平低8%,创下有记录以来的该月最低水平,这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刷新同期海冰范围最低纪录。当月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比同期平均水平低26%,为历史同期第四低。报告还指出,2025年2月是全球第三热的2月,2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36摄氏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59摄氏度,是过去20个月中第19个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月份。(信息来源:新华网)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