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两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

|
【油气市场】 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月产天然气超亿方 首座海上储气库首轮采气超2.8亿方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推动“重振”美国煤炭产业 华中地区首个“超级充电宝”投运
|

|
【新能源市场】 云南首个光储充全直流一体化系统投运 氢能源无人机完成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30小时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超40%
|
两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参与电能量市场的机制,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整体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并明确相应的电量电费计算原则。虚拟电厂在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开展购售电业务,应具备售电公司资质。健全完善中长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拉大现货市场限价区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虚拟电厂参与跨省电力交易。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鼓励能源企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积极投资虚拟电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虚拟电厂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共同推动技术及模式创新。(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月产天然气超亿方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单月天然气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创下该探区自开发以来的历史新高。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于40%,大庆油田川渝探区的持续增产将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用气压力。据测算,此次增产1亿方天然气可满足500万户家庭每月20立方米用气需求,或替代煤炭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0万吨以上。(消息来源:央广网)
首座海上储气库首轮采气超2.8亿方
近日,记者从冀东油田获悉,国内首座海上储气库——冀东油田南堡1号储气库完成首轮采气工作。该轮采气工作累计采气交接量超2.8亿立方米,日最大调峰能力达400万立方米,为京津冀地区调峰保供增添底气。采气期间,该储气库精心设计监测体系,动态跟踪储层变化情况,深入进行动态分析,精准开展“一井一策”精细化管理,理清地层压力、流压、管网压力的变化关系,强化井筒内三相流态的变化分析,确保采气效率与稳定性的最大化。岗位员工严密跟踪气量交接情况,对好“气量交接账”,准确地将“福气”汇入管网“主动脉”。(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推动“重振”美国煤炭产业
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一项行政令,放松对美国煤炭产业的环保监管和开采限制,并计划将煤炭能源作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源。在该行政令签字仪式上,特朗普批评拜登政府时期的能源政策使美国处于“糟糕的境地”,并称“我们将削减那些针对‘美丽而清洁的煤炭’的不必要监管,加快在联邦土地上的煤炭开采租赁流程”。特朗普说,其政府将终结“对煤炭的偏见”,并将动用《国防生产法》,全面加速美国的煤炭开采。这份行政令从调整产业定位、撤销环保限制、加速租赁开发、增加煤炭出口等多方面,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煤炭产业政策,传递出重振美国煤炭产业、加强煤炭作为美国国家能源与工业生产重要支撑的政策信号。(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华中地区首个“超级充电宝”投运
4月9日,记者从华能集团获悉,华中地区首个“超级电容+锂电池”混合储能调频项目近日在武汉华能阳逻电厂正式投运。这一创新项目由1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与6兆瓦超级电容组成,通过与电厂两台64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智能联动,开创了“机组+混合储能”的新型电网调频模式。该项目巧妙融合了两种储能技术的优势:锂电池的长时储能特性与超级电容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了电能的高效存储与瞬时释放。据介绍,系统投运后电厂调频性能获得质的飞跃——响应速度最高提升10倍,调节精度提升4倍以上。该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大幅提升了电网频率调节能力,更为传统火电厂的节能降碳改造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种“超级充电宝”式的混合储能系统,标志着我国在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信息来源:快科技)
云南首个光储充全直流一体化系统投运
4月9日,记者从云南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近日与南方电网云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云南省首个“光储直柔+全直流充电桩一体化系统”在云南昆明正式投运。作为云南首个集光伏、储能、直流配电、柔性负荷与充电桩协同控制于一体的示范项目,该系统通过源网荷储充多能互补技术,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消纳与园区用能柔性调节,为低碳园区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据悉,该系统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20万度,节约标准煤约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6吨。通过多电压等级直流微电网,实现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与精准调配,V2G充电桩的接入让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储能站”,为未来虚拟电厂建设奠定基础。(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氢能源无人机完成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30小时
4月9日,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获悉,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50千克级氢能源无人机,完成30小时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突破了基于氢燃料电池输出特性的飞发控一体化设计技术,打破了国内同类飞行器纪录,续航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飞行中,氢能源无人机搭载光电载荷,可对地面实施有效巡查,同时利用5G机载模块和公网资源将遥感数据及任务载荷图像实时传输至异地平台,实现远程动态监控,丰富了氢能源无人机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为布局低空经济和绿色航空新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信息来源:成都日报)
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超40%
4月8日,国际知名能源智库Ember发布报告《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显示,在以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的助推下,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高达40.9%,首次超过40%,创下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得益于太阳能、风能、水力和核能发电量的增长,全球清洁电力占比从2023年的39.4%上升到40.9%。其中,太阳能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在过去3年内翻了一番。水电仍然是最大的清洁能源,占14.3%;其次是核能(9%)、风能(8.1%)和太阳能(6.9%)。生物能源和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贡献了全球2.6%的电力。报告也指出,因热浪频发,全球电力需求大幅增长,进而导致化石燃料发电量小幅增加,电力行业排放量也因此达到历史新高。报告认为,未来全球电力系统将由两大趋势主导:一是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指数级增长,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迅速上升;二是随着电力取代其他能源推动全球经济,电力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