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启动
|

|
【油气市场】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我国最大超深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累计超2000万吨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山西首次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日前调用 新疆交易电量突破9000亿千瓦时
|

|
【新能源市场】 广西发电装机量首次破亿 新能源占比超四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投运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内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在江苏投入使用
|
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启动

4月16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将聚焦钢铁、乙烯、合成氨、电石、电解铝、多晶硅、锂电池、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电子电器等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组织节能降碳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应针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产品设备、用能结构及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和碳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查找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节能降碳改造措施建议,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系统解决方案。鼓励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对“十四五”以来接受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企业开展持续跟踪服务,推进节能改造措施建议落地实施;鼓励根据已发布的产品碳足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推荐团体标准,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信息来源:新京报)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4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下调对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近期关税政策对石油需求的预期影响。报告显示,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1亿桶。报告称,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增长中,约125万桶将来自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国家。此外,报告还将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2025年增长量预期从143万桶下调至128万桶。支撑石油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非经合组织国家强劲的航空旅行需求和公路运输需求等。欧佩克在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3.0%,并将明年的预期从3.2%下调至3.1%。报告称,全球经济在今年年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近期贸易相关动态给短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最大超深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累计超2000万吨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累计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成为我国在8000米以深复杂领域高质量勘探开发的“深地标杆”,为端牢能源饭碗注入强劲动力。富满油田的油气资源普遍埋藏在70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层,造就了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等极其复杂的地质情况,被世界公认为“勘探禁区”。塔里木油田牢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大嘱托,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持续创新发展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创新提出“五定三性”油藏单元划分评价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超深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在这一系列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富满油田勘探范围实现“西延、东扩、南进、深拓”四维度突破,支撑油气产量从2019年开始实现“一年一台阶、四年四换字头”跨越式发展,让地下8000米以深的油气“死亡线”转化成增储上产的“生命线”。(信息来源:中国石油网)
山西首次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日前调用
近日,山西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首次完成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日前调用,9家资源聚合商完成20.71万千瓦电力交易,促进消纳新能源电量82.84万千瓦时,标志着山西省在用户侧电力资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电力响应日前调用是指在需求响应执行日前一天,电网企业向符合条件的用电客户发出响应邀约,客户于邀约截止时间前反馈响应容量、响应价格等竞价信息;电网企业根据客户反馈信息,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容量优先”的边际出清方式,确定本次补贴单价和用户中标容量。此次调用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调动了用户侧的积极性,增加了午间低谷负荷,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新能源电量消纳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新疆交易电量突破9000亿千瓦时
4月14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从2016年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截至目前,新疆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用户达到1.3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达到9009亿千瓦时,突破9000亿千瓦时大关;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9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500亿千瓦时,占新疆电网经营区内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26.7%提升至73.5%。2025年,新疆电力交易中心首次开展月内绿电交易,实现按周开市。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新疆新能源交易电量占比就突破35%,较2020年提升25个百分点。新疆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显著,电力市场已成为新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广西发电装机量首次破亿 新能源占比超四成
4月15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随着220千伏浦北壮岭风电场工程项目12号风机顺利并入广西主电网,广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0004亿千瓦。所有电源类型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523.8万千瓦,占比45.7%。广西电网电力大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广西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41%,逐步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同步发展、陆上风电向海上风电持续延伸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广西电源结构中,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装机分别占比28.4%、19%、4.5%、45.7%,新能源已成为广西装机第一大能源和最主要的增量电源。(信息来源:新华社)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投运
4月14日,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据悉,此条“氢走廊”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加快建设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该“氢走廊”沿线经过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构建长距离、高落差的干线氢能应用场景,创新“陆到海”物流运营模式,为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氢能运输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可借鉴解决方案。(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国内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在江苏投入使用
4月16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2025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上,国内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将加快提升我国碳话语权、提供中国碳方案的步伐。会上宣布正式投入使用的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将为全国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和国际互认提供支持。据介绍,平台目前已经入驻江苏近千家重点企业。企业通过平台内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国际知名数据库等,建立自己企业的产品碳足迹模型,可以核算出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流通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后,企业可以获得国际认可的碳足迹证书,深度参与国际贸易。(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