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涵盖化工、煤炭等产业 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
|

|
【油气市场】 乌克兰与美国签矿产协议 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首季超产2.61万吨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西班牙葡萄牙遭遇史上最严重停电后基本恢复供电 两部门: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
|

|
【新能源市场】 国家能源局: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5971万千瓦 缓解假期“补能焦虑” 多地加大智慧调度投运新充电桩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内最大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启动建设
|
涵盖化工、煤炭等产业 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

近日,据国家标准委消息,自5月1日起,《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据测算,这批标准的有效实施,将带来每年2452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效益。这批标准涵盖化工、煤炭、采矿、造纸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规定了相关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企业能耗限额的计算,以及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能耗管控,将有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通过节能改造、优化工艺路线、开展能效对标等工作提升能效水平。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共61项,涵盖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煤炭、电力、热力、采矿、轻工等重点行业,基本实现高耗能行业全覆盖,相关标准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实现节能降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来源:央广网)
乌克兰与美国签矿产协议
当地时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在社交媒体透露,她与美国财政部长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依据乌方5月1日公布的协议内容,美乌共同创建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旨在吸引全球投资注入乌克兰。乌方称,该基金随后将投资于采矿、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或加工项目,乌克兰和美国将共同确定资金投向的具体投资项目,且该基金可专门投资于乌克兰。预计在最初的10年里,基金的利润和收入不会进行分配,而是全部投资于乌克兰的新项目或用于重建,具体条件将进一步商讨。乌方说明,该协议的达成对两国而言均有利好。美国在协议中表明愿意为乌克兰实现长期和平贡献力量,并认可乌克兰通过放弃核武库对全球安全所做的贡献,彰显了其对乌克兰安全、恢复和重建的坚定承诺。(消息来源:央视新闻)
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首季超产2.61万吨
近日,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区块持续开展措施调整工作,累计调整600余口油水井,稳步恢复地层能量,开发态势良好。今年一季度,区块超计划产油2.61万吨,日产水平持续突破4300吨,实现了产量高位起步。从2024年10月起,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启动夺油上产会战,开展地下大调查,科学编制2025年综合调整方案,夯实了高效开发基础。今年年初以来,区块依靠技术进攻与管理防御的协同推进,以“攻防并举”的开发调整策略,持续增强开发效果。(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西班牙葡萄牙遭遇史上最严重停电后基本恢复供电
当地时间4月29日早上7点,西班牙国家电网公司宣布,西班牙超过99%的供电恢复正常。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宣布,该国所有89个变电站已重新上线,640万用户的供电已经恢复。两国的大规模断电从28日中午开始,部分地区断电持续长达20个小时,为欧洲近年来遭遇的最严重断电。西班牙一度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虽然两国电力基本恢复,但停电的原因仍在调查中。西班牙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爱德华多·普列托表示,初步调查已经排除网络袭击可能。28日连续发生的两次电力波动导致电力系统与电网断开连接,引发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大规模停电。西班牙的电力系统扛住了第一次波动,但没能扛住第二次。普列托称,问题源于西班牙西南部,也是西班牙的主要太阳能发电区,太阳能发电出现问题可能是造成停电的原因,但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查清此次大规模停电原因将耗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两部门: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
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苏、河北南网、江西、河南、上海、吉林、黑龙江、新疆、蒙东、青海要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2025年底前,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要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京津冀电力市场要创造条件启动模拟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要实现发电企业参与省间现货购电,并加紧研究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省间现货交易的机制。(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能源局: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5971万千瓦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并回答记者提问。根据发布会内容,2025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其中,水电新增213万千瓦,风电新增146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597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9万千瓦。光伏方面,2025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597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34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631万千瓦。此外《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核电,投资水电、油气储备设施、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等能源重大项目。(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缓解假期“补能焦虑” 多地加大智慧调度投运新充电桩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将迎来出行高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加入出行大军。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预测,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将超3550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高速公路充电次数将超过160万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2%;出行充电高峰将集中在4月30日至5月1日,节后返程出行充电高峰将集中在5月4日的9时至24时。从区域看,预计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高速公路充电量将创历史新高。从高速公路看,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的新能源充电桩最为繁忙。为了保障大家能畅快出行,全国多地加大智慧调度、人工服务等措施,为车主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随着乡村游持续升温,为缓解电动汽车“补能焦虑”,我国持续加快充电桩布局,“一小时充电圈”、“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等设施建设投运。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8万台,覆盖率达到98%以上。(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国内最大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启动建设
近日,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项目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这将是国内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设计总长近400公里,途经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分两期建设,一期管道总长282.26公里,设计输量330万吨/年。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等先进技术,整合了中国石油驻吉企业捕集、输送、驱油、埋存一体化碳产业链优势,上游衔接吉林石化碳捕集项目,下游连接吉林油田大情字井油田驱油埋存项目。通过将吉林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至吉林油田进行埋存驱油,实现碳减排与油增产“双赢”(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