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转型要闻】 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
|

|
【油气市场】 我国首个中低阶煤煤层气田累计产气突破60亿立方米 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

|
【煤炭与电力市场】 新疆:电力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 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度
|

|
【新能源市场】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1% 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首航
|

|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国开行已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支持碳减排
|
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提出,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对于总质量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按要求向生态环境部门报送相关排放数据,在年度检验周期内车载终端运行传输正常且稳定达标,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免于本检验周期上线排放检验。对于经依法查实违法排放且被行政处罚的车辆,停止执行上述政策。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充分运用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信访投诉等方式,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伪造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行为。建立严重违法机构退出机制,生态环境和市场监管部门统一认定标准,对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检验资格。对于一般性、管理类、不规范检测等问题,以教育整改为主,加强帮扶指导,及时提醒预警,督促其自查自纠。(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我国首个中低阶煤煤层气田累计产气突破60亿立方米
5月14日,记者从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5月12日,该公司保德区块煤层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60亿立方米,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的中低阶煤煤层气田。据了解,2011年,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山西省保德区块发现全国首个中低阶煤煤层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83.63亿立方米,经过多年建设,保德区块已成为国内首个亿方规模的中低阶煤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该气田实现了年产气量5亿立方米规模稳产,并连续13年保持高产稳定运行,创造了国内中低阶煤煤层气定向井产累计产量记录。业内专家表示,我国中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保德区块中低阶煤煤层气田持续稳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息来源:央广网)
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5月15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称,受经济下行和创下新高的电动车销量影响,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至日均65万桶,低于一季度日均99万桶的增速。报告指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迹象可能已经显现,并将受到密切关注。但该机构也表示,由于经济预期上升和油价下跌将支持消费,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平均增速为日均74万桶,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平均增速为日均76万桶,均较上月估值有所上调。供应方面,国际能源署表示,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增幅将大大超过需求增幅。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为日均160万桶,较上月预测上调了日均近40万桶。(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疆:电力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
5月12日,新疆电力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大关,达到2.0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1.12亿千瓦,占到电力总装机的55.72%。当前,新疆正努力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依托十大风区、五大光区的先天优势,开启“追风逐日”的新型电力模式,新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新疆集中建成哈密、准东和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以超1亿千瓦的规模超越火电成为主力电源。为了让新能源在内的电力送出去,新疆建成“内供五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格局。从2020年开始,新疆外送电量连续5年突破千亿千瓦时,覆盖全国22个省份。眼下,随着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加速推进,新疆电力外送能力将由2500万千瓦提升至33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比例将提升至50%。(信息来源:新华网)
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度
截至5月14日,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积极服务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藤峡工程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枢纽,集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和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促进航运发展以及稳定电力供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红水河十个水电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大藤峡工程是广西电网主力调峰、调频电站,共布置8台国内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60万千瓦。自首台机组投产以来,大藤峡公司深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持续强化设备精益运维,动态优化机组运行方式,积极探索掌握巨型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规律,不断提升机组运行可靠性和水能利用率。大藤峡水力发电厂已连续安全运行1844天,连续5年实现年发电量稳步增长,成为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信息来源:央广网)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1%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山东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25亿千瓦,占比超过51%。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山东全省光伏装机8514万千瓦,风电装机2669万千瓦。同时,山东重视新能源消纳工作,明确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消纳体系机制。2024年,全省风电利用率96.4%,光伏利用率98.5%。总体来看,山东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系统性。坚持“发、调、储、用”各环节协同发力,通过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深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新型储能发展、丰富就近消纳场景、激发绿电使用需求等,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二是突出针对性。针对2025年新能源消纳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政策上进一步聚焦、在措施上进一步加力,确保消纳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突出操作性。逐条逐项明确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做到快落地、快达效。(信息来源:新华网)
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首航
5月15日,我国汽车出海运输船船队再添新成员: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在广州南沙正式命名为“远海口”号,并交付首航。该船采用先进LNG双燃料主机,与传统单一燃油汽车船相比,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物排放和90%以上PM颗粒物排放。该船还配置了302.8千瓦峰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和船舶既有动力系统深度融合,为船舶稳定、可靠地补充电力。“远海口”号是首艘满足中国船级社《新能源汽车滚装运输安全技术指南》要求的汽车运输船,其设计通过多层防火分隔、防爆通风系统及火灾防控技术,为氢燃料、锂电池等新能源车运输构建更全面的安全屏障。(信息来源:光明网)
国开行已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支持碳减排
5月14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以来,国开行立足职能定位,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着力为绿色发展提供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1至4月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重点支持了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领域。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开行绿色贷款在全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国开行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下一步,国开行将立足职能定位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加强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进一步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