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低碳转型要闻】

“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油气市场

八个主要产油国9月将继续增产

我国最大沙漠油田累计产量突破5000万吨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光伏电站发电破3亿度


新能源市场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近50%

我国电化学储能单站迈向“吉瓦时时代”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世界气象组织等多机构对全球极端高温发出警告




低碳转型要闻

“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8月6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标志着涵盖电力市场各品种各环节的“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市场规则“碎片化”“差异化”的问题,为电力商品自由流动统一“度量衡”,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组织电力交易机构从与国家基本规则的一致性、出台程序的合规性、制度规则间的协同性等方面,对业务区域内现行市场制度规则进行梳理自查,推动各地在基本规则的要求下统一规范开展市场交易。下一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深化,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指引,不断健全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实现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等各品类市场的高效协同和有机衔接,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油气市场


八个主要产油国9月将继续增产

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表声明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9月日均增产54.7万桶。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的代表当天举行线上会议,讨论国际石油市场形势及前景。声明说,鉴于当前市场基本面稳健,石油库存处于低位,8国决定调整产量。同时,8国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以维护石油市场稳定。上述国家8月日均增产54.8万桶。上述8国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此后减产措施多次延期,于2024年12月延长至2025年3月底。8国今年3月决定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信息来源:新华社)

我国最大沙漠油田累计产量突破5000万吨

近日,全国最大的沙漠油田——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满油田传来捷报:油气产量当量累计突破5000万吨,标志着在沙漠腹地高质量建成一座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超深油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哈得逊油田和富满油田形如一对“姊妹花”,分别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占据重要位置。新疆风、光资源富集,哈得逊油田加速推进绿电、余热、余压等清洁能源替代,实现零化石能源消耗。哈得逊油田率先建成中国石油首座百万吨级零化石能源消耗油田。富满油田则立足24兆瓦配套光伏发电项目,达成首单国际碳资产交易,首期碳减排量交易完成2.67万吨,实现了国际碳资产交易从“0”到“1”的突破,为传统能源企业提供了碳资产开发的“石油范本”。同时,作为中国石油上游最大智能化油气田示范工程,富满油田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进行“云端”掌控,为井站装上“超级智能大脑”。通过构建形成涵盖智能油气藏、井场、管网、站场等13个功能模块及数据中台,实现站内外一体化管理,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超过30%。截至7月底,在“数据流”强劲的推动下,富满油田井口日均产油突破1万吨,成为塔里木首个日产油量突破万吨的油田。(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

8月7日,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本周以来,受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全网用电水平持续攀升。8月4日至6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5300万千瓦。预计7日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负荷仍将维持在12亿千瓦以上的高位,本周后续受多地降雨降温影响,负荷有望出现阶段性回落。入夏以来,全国用电负荷4次创新高,国家电网用电负荷5次创新高。为应对本轮用电高峰,国家电网发挥特高压大电网的资源配置优势和余缺互济能力,跨区跨省输送电力最大达2.25亿千瓦,保障全网和重点地区的电力平稳有序供应。(信息来源:新华社)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光伏电站发电破3亿度

8月8日,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最大光伏电站——塔油且末光伏电站累计发出绿电突破3亿度。塔油且末光伏电站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在流动性沙漠中心建成的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于2023年5月31日并网发电,总占地面积超过3300亩,由近26万块光伏板组成,配套10兆瓦储能装置。目前,塔里木油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已建成尉犁、且末、叶城、伽师、上库5座集中式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光伏板覆盖10万亩黄沙。截至目前,这些电站累计发出绿电已突破20亿度,日最大发电量超过900万度。(信息来源:央视网)

新能源市场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近50%

8月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正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从以煤为主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8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0%,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近一半,相当于约48个三峡电站的总规模。(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我国电化学储能单站迈向“吉瓦时时代”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统计分析了2024年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473座,总装机规模62.13GW/141.37GWh,其中17个省份累计装机超1GW,区域布局呈现“多点开花”态势。2024年新增电站中百兆瓦级以上大型电站占比74.16%,新疆、内蒙古等地吉瓦时级电站陆续投运,这也标志着电化学储能单站迈向“吉瓦时时代”。《报告》还指出,锂离子电池以96.03%的装机占比稳居主导地位,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9.91%,凭借安全性与经济性成为市场首选。其他多种技术路线的探索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进入初步商业应用阶段,钠离子电池启动示范项目,为特定场景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随着市场机制完善,储能装机增速将更贴合实际需求,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大型化与长时化成为明确方向,4h及以上长时储能占比将持续提升;受政策引导,在利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成熟双重驱动下,储能的盈利空间将逐步打开;电站的安全管理也将迈向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世界气象组织等多机构对全球极端高温发出警告

8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等多家专门机构共同就全球极端高温发出警告,呼吁各国加强早期预警、制定公共健康应对计划、提升跨部门协作,更有力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据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官网消息,世界气象组织、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多地高温“破纪录”。2025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7月。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极端高温”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往往不像飓风、洪水那样,瞬间造成可见破坏,却造成长期、潜在的威胁。多个专门机构警告称,高温带来的健康威胁、电力中断、空气质量恶化和山火风险日益突出,全球数百万人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和脆弱社区。模型估算显示,2000年到2019年,全球每年约有48.9万人死于高温相关原因,其中45%发生在亚洲,36%发生在欧洲。尤其在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叠加夜间高温,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面临更高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估算,若在57个国家全面推广高温健康预警系统,每年可能挽救近10万人的生命。(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