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低碳转型要闻】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油气市场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我国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能源局: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

西藏在建投资最大中型水库大坝顺利封顶


新能源市场

内蒙古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开工

国内最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成功送电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美能源部宣布终止近80亿美元新能源项目




低碳转型要闻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围绕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等6方面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为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要求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目标,推进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大型露天连续采剥等煤炭开采装备攻关;围绕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指导意见》提出,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突破新能源构网、柔性低频汇集、深远海风电送出及柔性互联技术,研制大容量长距离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关键装备,支撑构建多介质协同、安全低碳的能源输配网络;在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明确,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设备智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网络设施、作业机器人等数智产品,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油气市场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9月28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对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提升国家海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依托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加大原创性技术攻关,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最大作业水深1542米,实现从浅水向超深水的跨越。截至目前,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10000公里,铺设规格实现了从2英寸到48英寸海管的全尺寸覆盖,铺管技术及装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等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大动脉”,海底管道铺设工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等显著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海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对海底管道工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中国海油将继续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信息来源:新华社)

我国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为我国陆相页岩油开发突破提供关键支撑。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地处松辽盆地北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覆盖面积2778平方公里。大庆油田2021年启动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2022年示范区进入规模化试采初期,全年产油近10万吨。2024年全年产油超40万吨,实现连续三年产量翻番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完钻水平井398口,累计产油超140万吨。(信息来源:新华社)

煤炭与电力市场


国家能源局: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48.5%;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0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3小时。(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西藏在建投资最大中型水库大坝顺利封顶

9月28日,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杂色镇索曲河中游河道的西藏梅帕塘水库工程大坝顺利封顶,标志着水库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梅帕塘水库工程所在地平均海拔4100米,总投资14.35亿元,水库总库容为2410万立方米,坝顶总长为539米,最大坝高55米。作为西藏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梅帕塘水库工程是西藏在建投资最大的中型水库,也是那曲市单项投资最大水利项目。(信息来源:新华社)

新能源市场


内蒙古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开工

9月29日,中国“十四五”规划布局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全面开工建设。库布齐沙漠规划跨省外送风电光伏总开发规模4800万千瓦,本次开工的是位于库布齐沙漠中北部的新能源基地,该基地是内蒙古首个全面开工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面开工的该基地,总投资988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外送通道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途经山西省,落点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全长699公里,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该基地计划2027年底前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为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华北电网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60%,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将促进中国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保障华北地区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内最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成功送电

9月28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最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日前在江苏常州成功送电,对保障地区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总容量最大、综合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作为目前发展较快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又被称为“空气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电站驱动类似“打气筒”的设备,将空气注入地下千米深的盐穴并以高压状态储存;待用电高峰时,将压缩空气释放,通过发电设备将空气膨胀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项目两台机组若全部运行,一次充电可储存280万千瓦时电量,能满足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项目全年可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万吨。此外,该项目还能成为长三角地区电网的“超级能量调节器”,能高效缓解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难题,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仅一台机组便可为江苏提供35万千瓦调峰能力,将极大助力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等时期能源供应稳定。(信息来源:新华社)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美能源部宣布终止近80亿美元新能源项目

10月2日,美国能源部宣布终止233个新能源项目,相关资金总计约75.6亿美元。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去年总统选举民主党获胜的州将普遍受冲击。美国能源部在一份新闻稿中说,从经济效益、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等角度考量,被终止项目未能达到联邦政府继续投资的标准。项目资金接收方可在30天内提出申诉。(信息来源:财联社)




本期供稿:李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