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每周低碳新闻  >>  正文

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标准研究项目公示

【低碳转型要闻】

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标准研究项目公示


油气市场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

借“光”采油 塔里木油田建成15.66兆瓦光热项目集群


煤炭与电力市场

2025年1—9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7.2%

全长110公里,我国最长的长输供热管道贯通


新能源市场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29亿个




低碳转型要闻

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标准研究项目公示

10月2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式发布《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标准研究项目清单(征求意见稿)》,公示期为10月28日至11月3日。此次公示的项目经标准化委托机构推荐、专家评审等严格程序筛选,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清单涵盖温室气体核算、产品碳足迹量化、能源消耗限额及技术评价四大类标准。其中,温室气体核算类聚焦稀土冶炼、发动机制造、整车生产等高耗能行业,明确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产品碳足迹类覆盖碳酸钠、氟化工、电动汽车、房间空调器等20余种产品,细化量化方法与规则;能源消耗限额类针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玻璃纤维、建筑石膏等,设定单位产品能耗上限;技术评价类则涉及水泥窑磨、陶瓷干燥塔等节能技术要求,推动低碳工艺升级。此次公示不仅体现了我国对工业节能降碳的高度重视,也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通过量化碳足迹、规范能耗限额、推广节能技术,项目将引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碳排放,加速绿色转型。(信息来源:中国家电网)

油气市场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

10月29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地处准噶尔盆地东部,今年以来,示范区持续优化钻井、压裂等关键工艺,显著提升开发效率,新投井平均日产量达1360吨,完钻周期较原计划缩短10%。截至10月29日,示范区今年累计产量已突破150万吨;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产量达519万吨,是我国首个年产破百万吨的页岩油生产基地。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所在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亿吨,资源储量和开发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疆油田成立70年来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过5.6亿吨。新疆油田所在的准噶尔盆地已探明石油资源量达1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超6万亿立方米,丰富的资源储备为新疆油田持续扩大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坚实保障。(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借“光”采油 塔里木油田建成15.66兆瓦光热项目集群

10月29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塔里木油田光热储加热炉推广应用工程的17套“光热+储能”加热炉系统全部投运,平均每口井每年供应的清洁热能相当于替代100吨标煤,实现单井采油气供热“零碳排放”。当前塔里木油田已有10项分布式光热工程、2座集中式槽式光热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缘建成,形成总装机规模达15.66兆瓦的光热项目集群。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光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依托这片戈壁大漠的“日光富矿”,塔里木油田加快布局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塔里木油田统计,15.66兆瓦的光热项目集群每年生产的清洁能源相当于替代标煤2047吨,折合替代燃料气154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300吨。当前,塔里木油田正围绕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随着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有望于“十五五”末建成清洁热力装机规模128兆瓦,推动能耗强度同比下降超40%。(信息来源:新华网华)

煤炭与电力市场


2025年1—9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7.2%

10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国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从交易范围看,省内交易电量4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5%。从交易品种看,中长期交易电量5331亿千瓦时;现货交易电量401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2025年1-9月,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9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从交易范围看,省内交易电量37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1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从交易品种看,中长期交易电量47234亿千瓦时;现货交易电量2005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2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6%。(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全长110公里,我国最长的长输供热管道贯通

10月26日,“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北线实现全线贯通,开始全线冷态调试,将在今冬供暖季投入运行。“聊热入济”工程是指利用山东聊城的电厂余热“变废为宝”,为济南市区提供“域外热源”的供热工程。本次贯通的北线,在今冬供暖季将把山东聊城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余热,化作管道中的高温水流,为济南中心城区输送清洁热源。这条长110公里、管径1.6米的“超级暖气管”,是目前我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除了北线,“聊热入济”南线也将于年底前贯通。届时,总长约150公里的南北两线可为济南供暖1亿平方米,预计每个供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4万吨,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一年的固碳量。作为黄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济南长期面临供热需求激增与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聊热入济”工程投运后,“远水”解了城市“近渴”,年底前,济南主城区54台供热燃煤锅炉将全部关停退出。(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能源市场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刷新了全球已并网风机的单机容量与叶轮直径两项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东方电气集团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发电效率方面表现卓越,满负荷运行时,风轮每旋转一圈,即可产生62度清洁电能,在年平均风速10米/秒的条件下,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亿度,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得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为我国风电向深远海挺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10月28日,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孟底沟、牙根一级两座大型水电站将实现同步大江截流。两座大型水电站同步截流,在雅砻江流域属于首次,标志着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电站进入到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两座电站是雅砻江中游的骨干力量。孟底沟水电站装机240万千瓦,是雅砻江流域在建最大水电项目,能带动自身规模1.6倍的风光新能源开发;牙根一级水电站装机30万千瓦,是巨型水库两河口的“最佳搭档”,能充分释放上游水库调节能力,让每一方水都发挥出最大效能。两座电站合力,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万吨,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信息来源:央视财经)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29亿个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9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29亿个,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0.65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58亿个,占比68.86%。本期核发2025年8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2.00亿个,占比86.98%。2025年1—9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21.08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4.35亿个。2025年9月,全国交易绿证6512万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2102万个。2025年1—9月,全国交易绿证5.29亿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79亿个。2025年9月,全国单独交易绿证4410万个,交易平均价格为4.99元/个,环比下降11.78%。(信息来源:央视网)




本期供稿:李亚茹